2015年6月6日

推薦書: 弄懂6~12歲孩子的內心X情緒X行為問題-用正確的方式陪伴孩子 花媽卓惠珠推薦文

閱讀《心理師給父母的20個解答》這本書時,我正在學習用正確的教養方式陪伴一些情緒障礙的孩子、對立反抗暴衝的孩子,陪伴這些親子們共同走過辛苦的青春期。

24歲的兒子難以區分為高功能自閉或亞斯,雖然在求學期間有嚴重的社交障礙和情緒困擾,但他是比較內向封閉少與人衝突的類型。所以我過去對暴力霸凌偷竊的理解有限。但因為最近求助的家長越來越多,所以我聽取事件跟學習解決的方法也用倍數增加。

這本書的出現彷彿及時雨,在我正需要的時候提供了有效的策略。陳品皓心理師在書中說明對孩子下指令不是邀請,對很多父母來說可算是暮鼓晨鐘。

在給孩子指令時,盡量中性而堅定,減少孩子轉圜或是討價還價的空間。有些家長會習慣說:「寶貝~幫
媽媽把掃把拿來,好不好呀?」、「小明,幫爸爸把電視關上,可以嗎?」這類的指令如果遇到孩子拒絕時,往往就容易出現爭執。你可以說:「小明,現在請幫爸爸把電視關上。」品皓心理師於此給老師們的建議是切記:說話的分量,不等於說話的音量,而是來自於孩子知道你在他心中的重量。

我很喜歡書中衝突是絕佳學習機會的章節。家長面對衝突時產生焦慮、憤怒情緒的整個過程,都可以跟孩子逐一的釐清。

6/13(六)10-12陳品皓心理師在板橋新書分享會


衝突是結果,孩子在衝突還沒爆發前,其實已經有許多事情先發生了,而這些事情才是關鍵。像是發生了什麼事?(誤會、拒絕、挑釁或是霸凌)、孩子是怎麼樣個性的人?孩子當天的狀態如何?孩子跟對方的關係如何?以前衝突的經驗以及家庭教養等等。在在都在提醒我們要開始陪伴孩子處理責任歸屬,並跟他們一起討論做出適當回應的好時機。

本書匯集了6~12歲兒童在學校及家中,與老師、家長和同儕相處時可能會遇到的狀況。心理師在其中的角色近似孩子與大人的傳聲筒,用大人能理解的表達語言解析孩子的種種狀況;再用孩子能理解的方式幫助他們處理情緒和相對應的行為問題。其實用性及閱讀時家長能在其中得到的反思,樂於推薦給各位讀者。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歡迎您提供意見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