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月4日

推薦TED:讀中文系歷史系沒用? 重點不是有用沒用,而是請把選擇的主導權還給當事人

朋友打電話給我,要我勸勸孩子「不要念中文系,念那個沒有用」。
圖片取自網路

心裡有很多OS都沒說出來,只是覺的朋友的思考可以再寬鬆一些。中文系讓我養成了閱讀跟書寫,最重要的養成「看待兩行字,當中的空白」的習慣,去追究兩行文字當中沒有說明清楚的「欲言又止」。

然後順著朋友的提問,我反問有多少人念的系所跟自己的工作有關?

朋友覺得關連很大,從小就按著規矩走,念教育學程,當老師是鐵飯碗。嗯!!這跟我的生活經驗不同,夏蟲無法語冰,她對我這個人..跟中文系都無法認同,所以我得換個說法。

我念書選系的時候,沒想到念的科系得跟賺錢或職業有關」,但我很慶幸在中文系中念過文字學.聲韻學.專修過史記.杜甫詩.宋詞.戲劇選。我因為這些課程很想要繼續念研究所。我讀了中文系才知道「哦,中文系的世界比我原先知道的寬廣很多」「中文系不是字典系」,「中文系不是寫作文系」。

引用Taipei Ted 的演講講述歷史的大用。「思辨,其實是現代人急欲找尋的能力」

呂老師說人文學的目的,其實是幫助人們思考,找出最適合自己的答案。「歷史猶如磨刀石,助我們砥礪腦中智慧」。歷史就是塊磨刀石,目的是幫助我們磨礪腦中的智慧之刃。就好像我們不會拿磨刀石來切割物品一樣,學歷史不是要直接照搬古時候的經驗,而是用古人的智慧來啟發自己的智慧。

呂老師說:「當你碰到人生重要難題時,相信我,你絕對不是第一個遇見類似難題的人。在你之前,有無數人遇到相同問題,他們如何解決?我們是否有更好的解決方法?」學歷史就是要思考前人如何解決問題,又各自得到什麼結果。從這樣的角度出發,歷史就會成為無盡的智慧寶庫。

在這段影片中呂老師以史記留侯世家第二十五中的張良拾履例子,來講思辨非常精彩

良嘗間從容步遊下邳圮上,有一老父,衣褐,至良所,直墮其履圮下,顧謂良曰:“孺子,下取履!”良愕然,欲毆之。為其老,強忍,下取履。

父曰:“履我!”良業為取履,因長跪履之。父以足受,笑而去。良殊大驚,隨目之。父去裡所,復還,曰:“孺子可教矣。後五日平明,與我會此。



”良因怪之,跪曰:“諾。”五日平明,良往。父已先在,怒曰:“與老人期,後,何也?”去,曰:“後五日早會。”五日雞鳴,良往。父又先在,复怒曰:“後,何也?”去,曰:“後五日復早來。”五日,良夜未半往。有頃,父亦來,喜日:“當如是。”

這段說明影片中非常清楚的說明張良當時「志在復韓」,遇到令人發火的挑釁卻能「愕然,欲毆之。為其老,強忍,下取履」又能動知機「先」,

老師講的精彩,花媽就不再重述。

再說到大學後的出路「有用沒用」的話題,我的大學同學現在大多數都在教書,有的當校長當主任了,有的在出版社有的寫新聞,有人當教授,有人當作家。

不走本行的有的在旅行社,有的變成餐飲界大亨..有些跟著夫婿遠渡重洋,沒有作自己理想中的工作,卻有了幸福家庭或者跟先生走到同樣的專業領域上了~~女孩子會改變的可能比男人多~~

我在中文系中讀到魯迅.豐子愷.細讀紅樓.點讀黃春明.愛上宋朝話本,我在這些美麗的真實中讀到社會理想~~對我來說,念中文系只是個引子。這開啟了我初探中文的領域,真正的學習是從魯迅之後開始大量閱讀巴金.從黃春明開始讀賴和.楊逵。才知道文學世界的寬廣。

那孩子最後還是沒讀中文系,原因我無法深究。因為問話的人,早就有了定見"我認為中文系沒用,我希望你也認為中文系沒用,幫我勸勸我女兒"我沒和孩子直接對話,更沒有企圖要說服她們喜歡中文系的念頭。畢竟最終的抉擇在她們,我只是個路人。

心中有個自己的聲音。我雖然沒有走上傳統的中文系出路,但我真的覺得這個沒有用的系,相當有用,這個系念的內容,讓我能在繁華與喧囂的時刻,得以靜寂,心靈能有溫柔的堅定。

寫這篇的重點不是想告訴大家中文系歷史系有多好,而是深切的感受到文史學系給我的思辨訓練很扎實。我愛中文系。妳的沒用,我覺得還挺有用的呢!!! 謝謝妳願意聽我囉哩囉嗦的陳述不同的意見。

請思考一下「學」跟「用」,何時會結合,是否一定要結合,很難有定論,但我比較在意的是"先入為主"直接拒絕可能有的機會。 還有我會思考,是不是有些人的態度"是不管學了什麼,都不覺得有用"? 

最後,請盡可能把選擇的主導權還給當事人吧!!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歡迎您提供意見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