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5月11日

解讀資優生輸入眾多輸出困難的原因。-推薦《太聰明所以不幸福?》

本文出自《太聰明所以不幸福?》-由遠流出版授權轉載

資賦優異的十四歲的茱莉說:「當一個正常孩子被提問時
,腦中會出現一根天線,然後他會在這根天線周圍思考。但我們會同時出現二十五根天線,所以摸不著頭腦,無法集中注意力,而表達也變得更加困難。」憑直覺回答:無法進入程式。無法進入可以提供答案的程式,是右腦進行處理的一大陷阱。

向一個兒童資優者或成人資優者提問某數學問題,結果答案正確。但要求他解釋,他如何知道答案——他的回答:「這很明顯啊!」
「能說得具體點嗎?」「因為我知道答案啊,這就是所有原因。」


某些時候,我們或許可以接受這樣無法給出解釋的回答方式。但在大多數的情況下,這是無法被接受的。首先是學校,而對於整個一生也是一樣。最讓人難過的,是這些資優者都很誠實。

他也不知道他是如何知道答案的,為什麼知道答案。這超出了他的意識閾(Consciousnessthreshold),他再努力仍無法做到。當我遇到一個問題時,我知道開頭,知道結果,但中間有什麼,我就不知道了。

阿德里安這樣解釋道。他解釋得很清楚。所有的資優者都有這樣的困難。這是一種充滿悖論的困難,不管內心有多麼豐足,都會因為自身大腦運行結構的問題而縮減。

從神經生理學的角度來看,這種特殊性是由神經元連接的啟動所導致的。這些神經元運行速度極快,甚至無法被意識感知。因為這些充滿資訊的神經元網路的運行,突然出現了一些突如其來的直覺。

一些大腦成像顯示了這一隱祕的大腦啟動過程,而該啟動過程得益於以前的知識和創建新聯結的能力。直覺智力是上述過程的結果,有其陷阱,也有其無限潛力。

右腦的啟動與圖像、視覺、空間思維有關,而主要由左腦負責的語言活動、詞彙、語言的線性結構則需要資優者特別集中注意力,也需要花費很大的努力。面對某種場景、某個需要解決的問題、某項需要克服的障礙,以及在各種日常思維過程中,首先啟用的是圖像處理區域。資優者首先會看到圖像,繼而將其轉化為詞彙。

而這有雙重困難:圖像可能成為樹狀聯想新的出發點。需要在腦中「固定」圖形,並將其迅速轉化為詞。這項操作非常棘手,因為聯想網路的運行速度太快。例如:我讓你們寫:「船在水上航行。」這對你們來說應該不是什麼難題。你們會本能地在大腦中看到這些詞,以聽覺的方式處理句子中的音素,然後解決問題。

但如果你們是資優者,情況則不同!因為出現在你們大腦中的不再是詞彙,而是一艘真正的船,安靜地在蔚藍的海上航行。你們也會隨著波濤和自己的聯想開始旅途。這個圖像的聯想將會產生非常多的想法、記憶和聯想思維⋯⋯以致於你們很快就遠離這一小句話,但我僅僅只是要求你們寫下這句話。

圖像產生了意思的光暈,不會在語言中凝結。而資優者也不能篩選或重新組織其思維。

以下是一個典型的例子:

雨果,十六歲,剛從美國旅行回來。他向家人講述了旅途中發生的小故事,包括遇到哪些人、有什麼經歷等。一天晚飯時,有人問了他旅行的事,雨果說旅行非常棒,但他不喜歡美國人。問者又問他為什麼。雨果稍有停頓,不知道該說什麼,他無法用確切的語言精確地表達出他的想法。令所有人感到驚訝的是,他轉向母親,問道:「媽媽,我為什麼不喜歡美國人啊?」

幸運的是,雨果的母親從雨果之前的描述中精確地推論出他無法表達的內容,並沉著地、平靜地代替他回答了這一問題。在聽到自己的想法以如此簡單的方式被組織好並說出來時,雨果非常驚訝,讚嘆道:「完全是這樣,太不可思議了!是的,這就是我不喜歡美國人的原因!」對於雨果而言,有人能夠找到精確的字眼和想法來解釋他所想的,是一種解脫,令他如釋重負。

從圖像到詞彙:當樹狀結構混在一起,並且錯綜複雜時

這種思維和情感旋渦,使得透過語言進行的交流變得極為困難。如何在適當的時候,找到恰當的字眼傳達出這種心聲、這種情感上的激動、這種對世界的沸騰感,而同時又不背叛心中所想,還要確定對方能夠完全理解自己所思?

言語,就是讓豐富的想法從瓶頸中通過,而詞彙必須按照永恆不變的、而且編了碼的順序一個接一個地排好隊,進而正確傳達出自己想說的內容。

我們可以將線性世界看作一個任意的決定,而事實上卻是有各種可能性的。當我處於樹狀模式時,用言語表達將會變得很困難,因為我腦中可能同時出現四個詞彙來表達同一個(或差不多的)事物或想法。而這四個詞彙是同時出現的。

——拉斐爾,十七歲

如果不是在自己想要表達的當下完全與其思維相互連接,是無法言說的。

如果我在我的思維中,那麼我可以找到那些能夠說出我想表達的內容的詞語。我需要與我的情感相連接,才可以說出該事物。

如果過了一段時間有人再問關於該事物的想法,我就說不出來了,因為我不再與我的思維相互連接。

只有在思維展現時,思維強度及情緒負荷才能被感覺和表達。思維的啟動速度以及思維強度之大,使得資料的穩定整合變得困難。這些資料經常會因此丟失,而重新調動這些資料需要花費巨大的能量。思維就這樣消失,且速度很快。思考過度則會扼殺思維。
當詞語迷失在樹狀結構中的時候

當一個人想要表達,而詞語在腦中經過的速度太快,會造成嚴重的交流問題以及真正的人際關係問題。當一個人無法精確清楚地表達自己希望表達的事情,而且思想和一切都變得混亂不清時,別人很可能不明白你的意思,或者錯誤地理解你的意思。而後者往往是更糟糕的。此時,也很難找到準確的字眼來表達自己心裡的感受。

這種情況下,資優者往往會選擇緘默,不說話,因為不知道怎麼說。
而有時候,當資優者說話時,會無意識地傷害到別人。這不是正確的詞語,不是應該說出來的詞語……資優者迷失在自己的思維中,經常會讓他們無法直截了當地說清楚自己的想法,只能選擇兜圈子。而有時候,這可能是唯一一種能夠說清楚他想說的話的方法。

不能理解詞的意思:當一個人無法解讀暗含之意時

馬克,二十四歲,這麼解釋道:「對我來說,資優者有語義方面的問題。如果一個詞彙沒有在正確的上下文中使用,那這個詞彙就不能被理解。我以物理學為例。我很難理解物理學上的一些概念,但又很感興趣。物理學上很多詞來源於日常生活或已經融入日常語言中。結果是,對於同一個詞,我有好幾個定義,我從生理角度去感覺這個詞。為了理解物理學的一些概念,我經常不得不去尋找其歷史背景,就是某個概念是在哪種歷史背景下使用的。否則,我就理解不了。」

馬克的解釋很清楚。在資優者的生活中,這樣的困難是司空見慣。某個討論裡,資優者可能會答非所問,或者看上去好像根本不理解別人提的問題。這很快會使別人感到惱火、疲累,甚至不可忍受。別人覺得他是故意這麼做的,覺得他是在挑釁。通常的情況下,對話會因此中斷,討論會變成責備。為什麼?因為對於不同的人而言,某個詞彙或某個句子的意思可能是不同的。

我們不能說死後的生命,這不確切。在生命之後,就是死亡,應該找另外一個詞。」朱利安,十歲,無法理解這個沒有意義的詞彙之使用。

對於一個資優者來說,絕對精確是最基本的,他只能按照字面上的意思來理解事物。為了讓他理解你們想對他說的,必須跟他解釋清楚背景。只有這樣,他賦予詞語的意思才會與你們想表達的意思相同,你們之間才能互相理解。否則,他是無法理解的。或者,更確切地說,他會以另一種方式來理解。

以上就是我們可以在資優者人生的各個階段、在各個領域都能發現的,讓人難以忍受的誤解和錯綜複雜的衝突的原因。在學校,資優兒童做事總是「牛頭不對馬嘴」,或者不能回答看似簡單的問題;在家裡,資優兒童的行為會與父母要求的完全相反;而對於資優成人來說,在職場上,他與老闆或合作者的關係會很緊張;而夫妻之間的對話經常出現落差。

因為很難明白日常生活中一些暗含之意,資優兒童或資優成人有時候會覺得,自己好像完全不理解這個世界,讓他們更覺得自己是怪人或與他人有別。

資優者會覺得,既然大家的大腦運行方式都一樣,但我卻不一樣,那麼我肯定不正常!於是他會更加痛苦。因為,他感覺到,這種將自己與其他人隔離開來的差異,還有由此導致的對自己形象之攻擊。資優者認為,責任在他,是他的錯,自己不能像別人那樣行事而顯得很白癡。這會導致資優者對自己進行反省,並且逐漸對世界失去熱情。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歡迎您提供意見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