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5月28日

孩子本來很專注,卻被大人要求孩子看大人要孩子看的東西,也許,大人要小孩專注卻造成他的分心

前幾天聽王道偉語言治療師的課程,談到專心跟分心的關係密不可分。讓我想起幾個月前,搭捷運文湖線,往松山方向的捷運小故事。

不少搭捷運文湖線,往松山方向線路的夥伴很多都會特別選第一節車廂,享受視野遼闊,很像在駕駛捷運的感覺。

有些家長更是會特別在松山機場下車,到三樓免費的觀景台,帶孩子看飛機起落,當成親子知性之旅。

那天我坐在第一節車廂的第一個位置上,單純從看著捷運進行中的美景。但很快的,我就被對面座位的母親的教導方式,打斷了看風景的狀態,進入很混亂的思緒。

一開始是媽媽講故事給孩子聽。講了一段,那媽媽突然告訴孩子,來,看前面,你趕快前面,趕快看我們等一下要進隧道了,於是這個孩子的視線從媽媽的臉上,轉到前方。內容突然從故事轉到進入隧道入口的形容。:「你看隧道黑漆漆的, 有沒有很可怕? 好可怕對不對?」媽媽主觀的給孩子黑漆漆等於可怕的概念。

圖片取自網路
孩子正在感受隧道的改變,媽媽右手一指又跟孩子說:「你有沒有看到,那邊,前方有紅色的燈, 有沒有看到 紅色的警示燈?」

於是孩子的視線又從隧道 入口開始尋找紅色的警示燈, 孩子沒有回答有沒有看到隧道? 也沒回答有沒有看到警示燈?

其實他根本不用回答,因為只要有看前面一定會進入隧道,也一定會看到黑漆漆的隧道裡面,有紅色的燈在指示方向一閃一閃。

過程中還有多個軌道得交換的部分,我反覆聽到媽媽在跟孩子說:「你看鐵道都長得不一樣,有沒有看到?」

然後沒有等孩子回答又說:「你看有飛機有飛機,在那邊有飛機。好多飛機哦!! 飛機有沒有都長的不一樣? 有幾種飛機? 那個是長榮、那是華信的飛機......」

這時候我決定身體前傾靠過去對面,告訴這位母親。:「 媽媽你家孩子很棒ㄟ,很專注地看著飛機, 也很專注地看著隧道哦!」

我覺得這些轉換,這些都可以讓孩子自己去發現自己去發掘。也許可以反過來讓孩子自己體會跟感受,讓他主動表達再分享給媽媽自己的感受。
圖片取自網路

短短5分鐘的過程,我已經看到母親連續多次打斷孩子正在專注觀看的視線。 但母親不自覺,反覆指示孩子看這裡看那裡,幾度把孩子從原先的情境抽離。

我不清楚這有沒有影響到孩子,持續做仔細的觀察。我覺得可惜,所以跟媽媽說了這個提議,也許可以讓孩子自己主導觀察。

因為學習過一些親師溝通技巧,所以我在判斷要怎麼告訴媽媽的時候,第一句說出來的話是:「媽媽好用心喔,你好認真教小孩。 孩子看起來很聰明他,是不是有可能,他可以自己觀察?」

你家的孩子能夠很快速的轉換情境,從A快速轉換到B,這不是一般孩子就能做到的哦!!

以他轉換觀察的能力,也許你要看他的東西,可以讓他主導來告訴你他看到什麼哦!!

其實這個家長的引導,我看到孩子本來很專注,卻被大人多次打斷,大人叫小孩看大人要他看的東西,我看到這位家長要小孩專注看家長要小孩看的東西,卻造成孩子的分心。所以我用很委婉的方式,讓家長看到孩子的能力。

如果我沒先感受到母親教育孩子的用心,就貿然給建議或意見,一個外來的陌生人給建議,對方的反應很容易是「你這個莽撞的人? 幹嘛給我建議」或「你不懂我家小孩」或「你幹嘛介入我的教導」...

這段話家長聽進去了,也跟我道謝。謝謝我給她另一種思維。

但我當場感謝這位家長的接納。媽媽,欲速則不達,教育的某一環需要孩子學習慢慢的用心的觀察,謝謝你願意聽一位陌生人介入管教,您很了不起哦!!

PS.補充一下,有人認為這是因為大人過動。其實也不單純是這樣。當我要求學生專心聽我講課時,也是打斷他原有的思緒。他得先破壞原先的思緒,先分心才能專注到另一件事情上~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歡迎您提供意見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