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8月24日

推薦書《用桌遊,陪孩子玩出天賦和好個性:心理師教會你,用遊戲解讀孩子內心想法,更能找出孩子潛能》

像我這樣一個不玩桌遊的人 , 會看這本《用桌遊,陪孩子玩出天賦和好個性:心理師教會你,用遊戲解讀孩子內心想法,更能找出孩子潛能
真的是意外。 作者王雅涵、推薦者蔡馥好、陳品皓臨床心理師,和南瓜妹 、也全都是朋友, 這麼多朋友強力推薦,所以我就翻開看看這本書是怎麼回事。

書一打開我馬上就看到一段吸引我的文字 。王雅涵心理師說,小時候她玩井字遊戲玩了一陣子, 某一天發現玩井字遊戲,第一個人佔據井字中間位置,幾乎不會輸,而他的對手如果畫在九宮格的四個角落,最後會平手,否則就一定會輸掉遊戲。

發現這個秘訣並沒有讓王雅涵帶來幫助,反而讓這個遊戲變得不再有趣了。

王雅涵說,很多時候我們以為遊戲的重點在於輸贏。甚至有很多人會說,如果孩子玩遊戲玩輸了會生氣該怎麼辦?這個時候我們也可以回頭問問自己,在現實生活中我們有沒有很在乎輸贏呢?


所謂輸和贏,並不是遊戲的輸或贏而已,有時候我們比較的是誰的薪水比較多?孩子的成績有多高?

女兒唸高中的時候,我曾經跟她有一段對話:「 基本上我算是不太在乎成績的吧?」女兒說:「 母大(母親大人的簡稱)妳說的好像沒錯,但是我知道當我考試考得很好,妳就會很開心」。 孩子比我更清楚地,看到媽媽我其實也在乎輸贏。

王雅涵提醒家長們,也許我們家長可以指導孩子怎樣贏?直接告訴孩子贏的方法。 但這樣做,卻讓他喪失了自我摸索的機會。

雖然大部分的桌遊都有輸贏的機制,但是陪伴者可以引導孩子一起把想贏的動力,學會想辦法達成任務,然後享受過程,幫自己在過程中得到成就感, 以努力為目標,而不是把輸贏當成最重要的結果。

作者在第42頁還寫到一個例子。

有個小朋友擺著臭臉說:「這遊戲我早就玩過了,無聊!!」
王雅涵說:「 原來你已經玩過了我的最高紀錄是22層你上次玩幾層呢?」
孩子說:「 38層」
王雅涵說:「什麼?你也太厲害了!!」( 但王老師確定他根本沒有玩過這個遊戲)

孩子說:「 對啊!所以他們太爛了!」
王雅涵說:「 那你在旁邊看,你幫我當顧問,如果他們沒有玩好,你就幫我指導一下!!」
孩子說:「 好啦你們那個往旁邊歪了啦」 這孩子真的認真指導起來了。小弟弟被賦予顧問的 職務, 所以他逐漸開始融入團隊,雖然還是感覺很臭屁, 但總是開始融入團體了。

如果沒有人理他,他可能會一直散發怒氣,並且影響到別人。要改變他的方式,並不是嚴格規定他必須參與遊戲,而是讓他去看見自己是厲害的部分,給他鼓勵讓他能前進。

我們可以給他尊重和推崇,透過一點點小提醒, 幫助他們分工,讓他們都可以在遊戲中有所參與。給他一個台階,讓他有機會從防衛的高塔中走進團體。

王雅涵心理師說,遊戲是一個很好的媒介,桌遊更是一項好工具但真正的關鍵是在父母和老師的彈性應用敏銳的心。

作者在書中也有一個提醒。千萬不要抱著,要買一個人玩的遊戲給孩子自己去玩的想法,如果家長有這樣的想法,恐怕也就沒有什麼資格去責怪孩子一天到晚用手機,因為孩子需要的不是一個遊戲,而是一個陪他玩遊戲的人。

這本書有很多引導怎麼從遊戲中陪伴孩子的人際力思考力的內容,推薦大家讀一下這本書。

.........延伸閱讀...........................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歡迎您提供意見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