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21日

當發現孩子疑似為自閉兒/《自閉兒教養終極典藏》王意中臨床心理師

以下文字摘自當發現孩子疑似為自閉兒/王意中臨床心理師《自閉兒教養終極典藏》


【祕訣 164】「大隻雞慢啼」禁止

許多父母、祖父母或主要照顧者,往往從孩子會不會說話,當作發展判斷的指標。有時孩子正值一、兩歲多的幼兒階段,你可能還抱持一絲希望,等待他日後能順利開口說話
但千萬不要踏入「大隻雞慢啼」的期待與陷阱,許多遲緩兒往往就這樣被錯過。如果大隻雞最後不啼,怎麼辦
【祕訣 165】關鍵發展指標
除了說話及語言能力是否出現這件事,建議家中有嬰幼兒的父母,嘗試留意孩子下列的關鍵發展指標
如果你發現孩子對於你的表情、說話、肢體互動或情緒沒有明顯反應,也不感興趣
如果你發現抱著孩子時,卻感受不到他與你的情感交流及互動(這種感覺有如抱著木頭般)
如果你發現孩子的眼神常逃避與人接觸,甚至有所需求時,也不會主動回應,無論是語言、手勢或眼神
如果你發現孩子感興趣的物品或食物被你取走時,他卻總是輕易放棄,頭也不回地離開,不帶任何情緒表情,或情緒反應過度強烈而尖叫
如果你發現孩子像無頭蒼蠅般,缺乏目標行為、四處遊走。同時,也看不到符合一、兩歲幼兒的功能性遊戲。當然,想像遊戲更難發現
如果你發現孩子對於危險無害怕意識(例如爬高、尖銳物),卻對一般刺激出現過度情緒反應時(例如當你輕輕觸碰他)
如果你發現孩子的注意力總是專注於一些令人無法理解的小細節
這些指標並不意謂孩子一定患有自閉症,或一定要幫他貼上怎樣的診斷標籤。這裡所要傳達的訊息是,提升你的注意及敏感度,將有助於第一時間發現孩子在發展上的落後,並給予孩子應有的療育協助
【祕訣 166】教學像料理
幼兒園老師是否僅在教室裡眼睜睜看著,消極、被動觀察而已?我想,情況並非如此。我一直認為教學像料理,就像廚師做菜。起鍋後,火候要開多大?油要加多少?鹽巴、味精、醬油、砂糖要放幾匙,味道才會剛剛好?在這裡,要跟你說的是:要有所介入,你才有機會看到一些情緒行為的不同反應,並進一步確認你所擔心的問題究竟存在或不存在
【祕訣 167】情境的差異
或許你很納悶,為什麼你的觀察與父母的反應差別那麼大。那麼,到底該以誰的反應為判斷?誰的意見會勝出?這當中,當然涉及父母看待孩子診斷的態度。有時,要讓父母馬上接受孩子有自閉症這件事,是一種難以承受之重。或許得先否認,或許父母需要更多的時間及證據,才能夠坦然地接受這份沉重的事實。當然,也有父母不希望老師總是把注意力聚焦在診斷這件事,認為於事無補;反而希望老師在「是與不是自閉症」之間,能夠多一些介入與協助
【祕訣 168】思考診斷之後
當幼兒園老師面對班上孩子出現疑似自閉症的問題時,可以試著思考:當下急需釐清孩子問題的關鍵是什麼?當然,一個被解讀為「疏於管教、過於寵愛而慣壞」的孩子,與在生理上實際有自閉症或亞斯伯格症困擾的孩子之間,存在很大的差異,也影響著你的處理方式
【祕訣 169】診斷回歸專業
診斷部分,其實是不需勞駕老師來判斷當你發現眼前的問題已經超出自己的能力範圍,此刻,你所需要做的就是「轉介。診斷是醫師的專業,讓診斷回歸到就診醫師的判斷。不論你自己曾參與過多少場研習,不論你覺得眼前這孩子有多像自閉症或亞斯伯格症,請記得,把這項專業回歸給醫師處理。你可以積極進行的,是如何將你平時在幼兒園的敏銳觀察,反應給父母,再由父母轉達給就診醫師。因此,想辦法說服家長至相關醫療院所接受就診與評估,會是你努力的方向
............................
本文摘自 《自閉兒教養終極典藏》書中。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歡迎您提供意見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