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旦您決定用藥,哪些基本的知能是您須要知道的?臺灣核准的注意力缺陷藥物,大致屬於兩類:
中樞神經系統興奮劑:
Methylphendate:利他能、利長能、專司達,這三種藥,都是同樣的成分,只是利用方法,使藥物產生作用的時間不同,就吃藥的人來說,判斷的重點在於能否分幾次吃藥,能否一次吞食膠囊(專司達一定要一顆吞食,不可分割)。
這是最被廣泛使用以及研究的藥物,根據美國的研究,甚至高達90%的個案對藥物有反應,但需要看不同的吃藥以及劑量。
差別在於
- 利他能是直接(服用40分鐘後)的作用。
- 利長能利用一些藥物打包的技術,讓部分藥物外面多一點保護膜東西,然後,在幾個小時後,外面的保護膜消失作用,產生藥物效果。
- 專司達則是利用整個膠囊在不同時間可以開放在膠囊不同的位置產生投藥。所以,專司達不能將藥物切開服用,必須整顆吃,沒有辦法吞藥的,就沒辦法。
利長能以及專司達,一天都只須要一顆。
白話一點:
利他能:七點吃藥,八點才會有作用,勉強趕上早自習,但11點就開始沒效。如果中午吃飯後(12:20)再吃下一顆,那麼,應該要下午第一節後才開始作用,下午3-4點就沒作用。
一般而言,下午六點後,不建議再服藥。因為會影響睡眠。
如果沒有辦法分幾次吃藥,只能一次吃藥的,藥物開始作用時間還是一樣,都快要一小時左右,但因為在人體釋放藥物的時間不同,有些微的差異:
利長能,作用時約為7-8小時。根據藥物動力的研究,如果個案在上午有比較高的學習需求,則這是一個比較建議的藥物。
專司達的作用,一開始膠囊的投藥量小,然後比較高。如果個案在下午有比較高的學習需求,這是一個比較建議的藥物。
這幾種藥,常見的副作用是吃不下飯(怕影響身高體重)、失眠,以及腸胃不舒服。簡易的解決方式:
早上吃的好一點。特別是增加鈣質(增高)以及蛋白質(增重)的食物。但,影身高體重,一年約為一公分,以及一兩公斤。通常成人後,就沒發現有任何地影響。不要在六點後吃藥。這樣可以減少失眠的機會。胃腸不適,在一定時間後,多數人會改善。
這藥物基本上應該是提高多巴胺(dopamine)的作用。
主要是抑制多巴胺再吸收(這有點複雜,基本上,多巴胺分泌後,會被回收,一旦回收,濃度不夠,就沒有辦法產生作用,抑制回收,可以增加作用)。
多巴胺有什麼作用?基本上跟你的回饋系統(動機)以及動作有關。怕金森的病人。
怕上癮?除非你用注射的方式。目前沒有證據顯示會對藥物上癮。相反的,可能降低對於非法藥物的吸食機率。
目前的證據應該支持的是注意力缺陷者相對於一般人的多巴胺分泌過低,所以提升其作用產生效果。
對,這跟藥物上癮的生理機制是相同的(中樞神經系統興奮劑嗎),但,因為不是注射,並無法到上癮的程度。
這,產生一個問題。為什麼其它的方式,也可能產生效果,儘管產生作用的機率低,效果量有限。例如食物、運動。我的解釋:因為這些都跟多巴胺的運作有關。但請注意產生效果的量。
非興奮劑:
Atmoxetine (2003):思銳。作用的效果不如利他能、利長能、專司達。研究上,相對少。基本上應該是增加正腎上腺素的作用(?)。但,因為不是中樞神經系統興奮劑,您可能比較放心。
其它的基本知能:
首先,藥物有所謂的藥物動力學。簡單的說,不是一吃藥之後馬上,立刻,藥物在身體的濃度就達到可以發揮作用的水準(除非你用注射或是鼻腔吸入的方式),須要一段時間,同時,藥物會被代謝,時間久了,藥物在身體濃度不足,也不會有作用。
次之,藥物很難用顆來計算。請查明你的一顆是多少毫克。
藥物有所謂的仿單。提供許多藥物動力學,副作用的說明。家長就算不可能完全看懂,也要看一下。我也是一堆不懂,那就,慢慢學。google : 利他能 仿單
第三,藥物有劑量以及對象的考量。體重是一個考量。另外,注意力缺陷有不同的類型,對於藥物的反應也不相同。簡單的說法,如果是過動嚴重的,一般是高劑量有效,但對於沒有過動但只有注意力缺陷者,可能是低劑量才有效。
此外,注意力缺陷的原因可能是因為遺傳(儘管你不喜歡),或是後天的影響(酒精症候群、腦傷、生產不順、早產、化學藥物污染等),前者對於藥物會有比較好的效果。
第四,注意力跟環境刺激的程度有一定的關係。即使一般人,作當事人覺得無聊的工作,例如聽到無聊的演講,上無聊的課,也會有注意力問題。
注意力缺陷者在對於他有興趣的作業,並沒有注意力的問題,但他們對於一般人可以容忍的活動(譬如上課聽講),可以容忍的程度,極低。會提出此點,是因為提供醫師用藥反應時,請說明情境是有趣的或是無趣的。
第五、基於上面說明。因為藥物動力、作業有趣程度都影響行為反應。一開始,其實建議在週末間嘗試用藥,因為家長可以看到時間上(一小時、一小時)的變化。對於老師,一班30人,這真地很難。但,如果學界能夠提供更具體的量表,或是測量指標,當然是更佳的選擇。
PS.本文圖片全數取自網路。
......................................
延伸閱讀- 常見問題QA--要不要給孩子吃過動或抗憂鬱藥物?花媽跟孩子的服藥經驗..與相關好文整理 http://goo.gl/GEf62B
1.醫師觀點
- 親職花路米- 第16集-吳佑佑醫師談過動藥物
- 臺大醫師到我家 高淑芬醫師 家有過動兒(二)
- Richard Saul -ADHD並不存在,藥物帶來更多傷害
- 問ADHD藥物有無風險,不如問「不治療和治療的風險哪一個高」
3.特教老師觀點
4.服藥當事人觀點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歡迎您提供意見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