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2月11日

【糢糊了ADHD的真實樣貌】 小曉觀後感/何善欣(ADHD過動媽)文

因著金馬獎最年輕的影后林品彤,「小曉」帶動了過動兒話題。第一天上映,ADHD過動媽善欣即和朋友前往觀賞。林品彤的演技,真的不簡單;該片想要表達的情緒和衝突,一些明喻或暗喻的處理,深刻有張力。

從生養過動兒子至今,身為「資深」的過動兒母親、台灣第一位站出來為過動兒爭取權益的母親(民國87年特殊教育法修法),多年來,翻譯/書寫過動兒相

關書籍或文章,過動媽善欣深知自己的不足和不完美(天下又哪有完美的父母),願意不斷地反省和更新,接受養育不一樣孩子的挫折和挑戰。

看完該片,善欣擔心ADHD過動兒的家庭和治療被誤解和汙名化
.
一、糢糊了ADHD過動兒真實的樣貌

不是不好教、闖禍、不聽話的孩子就是過動兒;ADHD不等於學習障礙,也不是智能障礙;不是有行為、情緒問題的孩子,就是過動兒。雖然,ADHD可能合併上述的某些問題一起出現。
ADHD有專業嚴謹的診斷標準,這標籤不應該隨便貼。

多年來,過動媽善欣從生養過動兒子每天的經驗開始,到發起成立過動兒協會、為ADHD倡議,數百場演講分享,與家長、第一線老師面對面….雖然家家有不同的故事,但都有面對ADHD共同的艱辛和眼淚,和該片所描述和傳達的不太一樣,恐該片模糊了ADHD家庭的樣貌和需求。
.
二、誤會了ADHD的成因

片中小曉父母親的婚姻問題,尤其是母親(陳意涵飾)的諸多問題,從外遇、只重視考試和分數、喝酒自殘、帶女兒到學校個案會議(如同被公審)…會讓人誤以為過動兒是家庭問題和母親造成的。多年來,許多研究不斷證實ADHD是與腦神經生理、遺傳(絕大部分)有關的疾症;當然,後天的環境會影響其症狀的嚴重程度。小曉如果是過動兒的話,應該從出生就是,缺席的父親、失能的母親和混亂的家庭,不是導致小曉成為過動兒的原因。
.
  三、汙名化ADHD藥物治療

片中界線不清楚又不專業的老師,以愛之名,不但誤用了行為改變技術,和母親一起錯誤且不負責任的用藥態度更傷小曉。我們都知道,到目前為止沒有藥物可以治好ADHD,但許多嚴謹有科學根據的研究顯示,藥物加上行為改變技術是治療ADHD效果最好的。藥物如同拐杖幫助患有腳疾的人一樣,雖治不好腳的病,但可以協助並改善其生活品質,渡過有需要、困難的時期。片中隱約暗示藥物是有害的,是大人強加到過動兒身上、為自己卸責的藉口和方法。
其實,真正殘害過動兒的是盲目的排斥和不負責任的用藥心態和方法!
.
 四、真正的元兇是ADHD疾患本身,不是彼此!

「小曉」如此放大扭曲過動兒家庭的問題和情緒張力,就藝術表現和戲劇效果需要,或許是不得不的誇大,把過動兒塑造為受害者,而父母、同學、老師和藥物都是加害者,好像是大人讓過動兒扣上帽子承擔所有的罪過!其實,真正的元兇是ADHD疾患本身,不是彼此!片中的人設,對過動兒父母,尤其通常是付出最多的母親,真是情何以堪!而那位充滿愛但不專業、界線不清楚的老師,應會讓許多專業且不斷為過動兒付出的老師扼腕吧!
.
五、了解ADHD和過動兒,不容易,需要智慧和慈悲。
 
我認識好些善良又迷人的過動兒、長大成為很不簡單的父母親、還有好些「接住」了過動兒的父母和家庭,感謝許多專業工作者(醫生、心理師、特教老師和第一線辛苦的老師…)和身邊的重要他人。
.
觀賞「小曉」,不知觀眾走出戲院時,除了對最年輕影后的讚美,可以帶回多少對過動兒的認識和了解?對過動兒家庭和父母有多少同理和接納?從電影藝術表演中得到多少深刻的感動和情感的昇華?

本文經由何善欣授權,本文原始出處  https://reurl.cc/ZyDo6Q

何善欣 : 

國立台灣大學外文系畢業、美國奧瑞岡州立大學行銷碩士;過動兒的母親、中華民國過動兒協會發起人與創會理事長。曾於中國時報、聯合報親子版撰寫專欄,於健康廣播電台和教育廣播電台主持節目,並擔任教育部特殊教育諮詢委員會委員,常受邀演講授課;曾任職於國際性非營利組織、國立台灣大學等。

譯作:《不聽話的孩子:過動兒的撫育與成長》、《ADHD不被卡住的人生》、《心靈捕手:如何養育叛逆的孩子》、《亞斯伯格症實用指南》、《過動兒父母完全指導手冊》

著作:《最棒的過動兒》、《我愛小麻煩》、《我是男生,我喜歡跳舞》、《謝謝你,來到我身邊 這些年過動兒教我的事》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歡迎您提供意見看法,

推薦閱讀

Related Posts Plugin for WordPress, Blogg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