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6月11日

推薦書:蘇偉馨《穿上盔甲的貓》沉迷本身不會是個錯誤,關鍵在於沉迷的事情本質好壞

本文由商周出版社授權使用。《穿上盔甲的貓》作者蘇偉馨-沉迷

「沉迷」,聽起來確實是一件不太美妙的事情,但我回首過去,發現自己每一次沉迷於某件事物上,都成了日後一種能力的累積。沉迷是因為喜歡,在喜歡的愉悅感受裡,不需要耗費太多的能量強迫自己,這和現在教育提倡的「快樂學習」理論不謀而合。

我常在演說中鼓勵年輕人選擇自己喜歡的事物,然後反覆的練習。因為喜歡,就會有反覆練習的動力,就像線上遊戲為何迷人一樣。我常想著如何將學習設計成線上遊戲般,讓學習者沉迷於其中,反覆練習。許多家長反對孩子玩線上遊戲,站在教育的立場,我卻高舉雙手贊成。

http://starflybc.shop2000.com.tw/
前些日子,有個大學生問我,在我人生中遇到困難的時候如何面對?我問她說:「你有沒有玩線上遊戲?」女孩靦腆的笑著,不好意思回答。我說:「你不好意思回答,是因為你覺得這是一件不太好的事情?」女孩點點頭。我接著問:「你玩線上遊戲無法順利過關時,你怎麼做呢?」女孩說:「重來一次。」

是的。重來一次。人生的旅途中,關關難過關關過,面對許多艱困的事情時,我總把自己的困境想像成線上遊戲,於是有了挑戰和面對的動力。

前幾年有一個遊戲「植物大戰殭屍」,那多變的設計讓人沉迷。雖然我屢戰屢敗,還是堅持屢敗屢戰,因為設計者的邏輯思考太令人佩服。我一邊玩著遊戲,還一邊做紀錄,分析每一關會出現的殭屍有幾種?能力有哪些?武器的強度、時間的長短等。一張張的紀錄表裡,記載著自己選擇戰鬥的方式和失敗的原因。

有人看到我的紀錄分析表時大表驚訝,覺得忙碌的生活中怎麼可能有多餘的時間沉迷電玩?而這樣的沉迷,確實讓我更清楚了設計者思考邏輯的層次性,我也以此分析,重新檢視自己的邏輯思考,補強了自己在層次上的不足之處。

容易沉迷的性格,讓自己熟稔了許多事情,雖然不見得是人們認知的必要學習項目。有一次我和朋友去夜市吃東西,在等待的無聊中,朋友在夾娃娃機投了十塊錢,得到一隻小熊,我也如法炮製,卻毫無斬獲。於是,那一夜直到清晨,我花了台幣一萬多元,終於練就了戰勝每一台娃娃機的功力。從那時開始直到現在,雖然台灣大街小巷都能看見它,我卻再也沒有浪費一毛錢在娃娃機台裡,因為我已經明白了它的操作法則。

我想,若不是那一夜短暫的沉迷,我相信以自己好奇愛挑戰的性格,應該會在每一次的遇見裡,都會投入幾十元,而永遠不會知道夾娃娃機裡的機器爪,最後的抖動才是失敗的關鍵性動作,而且,那是固定的程式設計,所以跟運氣無關。

我沉迷的事物,包羅萬象。琴棋書畫、種植、拍照、生存遊戲、拆解機器、遊戲、旅行、動物、機械、木工……在數不完的喜好裡,我沉迷其中、快樂在其中。每一項都因為沉迷而投入了許多心力研究和反覆練習,每一樣沉迷的事物也因此而能力精進。

就舉木工為例好了,我喜歡搜集各式各樣的木頭,當收集的材料變多時,總覺得應該能做些什麼,於是開始研究木工。我買了很多木工相關的書籍,也上網看木工製作的影片,那些木製品和它的天然香氣更讓我無法自拔的開始買木工機具。然後,每天都像木工師傅一樣滿身木屑,完成自己想要的作品。時間久了,機器壞了,在送修麻煩的考量下,開始動手自己修理。因為要修理,就必須研究機器的運作原理、研究機器必備的馬達,然後電學、力學、材料、零件、技能……。

我去成都時,買了美麗的苴却硯,有了硯台當然少不了毛筆和紙,結果為了這美麗的硯台和好寫的毛筆,開始重拾對寫書法的興趣。每天的練習變成忙碌後的喜好,漸入佳境的書法作品讓自己很有成就感後,也開始有了想要更上一層樓的學習和沉迷。

這些一發不可收拾的沉迷,現在已經成了我忙碌工作中的下課時間。因為興趣、因為喜歡而產生的沉迷,才會有孜孜不倦的學習動力。孜孜不倦就是學習最根本的態度。而人的一生若要活到老、學到老,「沉迷」應該是一種持續下去的力量,沉迷本身不會是個錯誤,關鍵在於沉迷的事情本質好壞。所以,任何態度都有其正面的意義,就怕錯誤解讀後的合理化,讓沉迷變成了態度萬的惡淵藪


作者蘇偉馨-FB: 蘇破。諾瓦 www.facebook.com/su.wei.shin
  • 國立台北師範學院幼兒教育學系
  • 榮獲2013年教育部教師教學卓越獎──幼兒園組銀質獎
  • 大學幼兒教育學系兼任講師
  • 曾任幼兒園教師、幼兒園園長、國小教師與高職幼保科教師。

6/30(二)晚上7-9點《穿上盔甲的貓》亞斯柏格教育家蘇偉馨分享會

自序

從「沉默的搖晃」到走出屬於自己的路
  
人生過了半百,才確認了自己「亞斯伯格症」的特質非常典型。堅持、專注、注意細節、無法接受突然改變的固定模式、無法理解其他人的弦外之音、不能理解笑話、說話直接……許多「亞斯」特質讓我在成長的過程中跌跌撞撞,卻也造就了現在的我。
  
「亞斯」的特質,在年輕時,深深地困擾著我,因為,我和大家格格不入。我以為自己是「國王新衣」裡的小男孩,總是直率地說出大家不敢說的真相。這樣的直率,在踏進社會後,更顯得突兀和令人訝異。每當被責難後,沮喪的情緒讓自己感覺到強烈的痛苦,在收集了許多沮喪的痛苦後,自己開始練習忍住疑惑、忍住發現的真相、學習沉默是金的道理。漸漸地,我在與他人團聚聊天時,也總是沉默地聽著,即便是不能理解或是感到憤怒、開心、難受……,也不輕易開口。
  
當發現自己和大家不一樣的時候,有一種孤單的感覺。在不被理解或是被要求一樣時,我總會前後搖晃著。搖晃,讓自己能回到平靜的思考狀態,專注的分析著眼前情景,也能控制住所有強烈地感受。「沉默的搖晃」是我踏進社會後,第一個自我控制的模式。啓動這模式候,可以減少後續會發生的可怕場面或隔絕更多如千軍萬馬的刺傷利箭。我終於學會了保護自己的第一步。
  
自己未加修飾的言辭和直指核心,在進入職場後更加衝突。往往在對方的短暫緘默後,就失去了工作。在三十五歲以前,我幾乎一年換一個工作,在生存環境不斷的變動之下,我細心觀察、縝密思考的特質,也讓自己奠下了現在的基礎。雖然,在年輕的當時,這樣的變動是令我惴慄不安、痛苦焦慮的。
  
我曾經寫下一個小故事。有一隻大野狼出沒在草原,小兔子驚恐萬分,於是小兔子奮力一搏,消滅了大野狼。這故事說明了我的生存法則裡,總是奮不顧身的去消滅令我不安和焦慮的來源。一隻兔子選擇的不是逃走、不是遷移,而是冒生命危險的採取行動,這足以說明了「亞斯」的感受強度,遠遠超過了一般人。就像母親常常跟我說:「哎呀!你怎麼學不會轉個彎呢?前面的一道牆,你總要撞倒了才願意繼續,轉個彎不是容易得多嗎?」「亞斯」的特質,確實讓我無法懂得轉彎的道理,我總要確認令我焦慮或無法掌控的情況不會再發生,而且是「確定永遠不會發生」。
  
特質,每個人都生而不同。如何明白?如何定義?如何善用?當我因為強烈的焦慮和不安而奮力一搏後,那屬於運氣的成功便成了大家口中的「勇氣和堅強」。縝密的思考、邏輯的運作模式,讓自己能精準的判斷。所以,在許多事情中,增加了能掌控的條件,減少了期待「幸運」的成分。為了消滅強烈的焦慮不安,也讓自己被迫學會當機立斷、立刻採取必要的行動。擁有這樣的天生特質,加上經驗不斷的累積,終於,我走出一條屬於自己的人生路。
  
在時間的河流上不斷地前進,生命究竟該用什麼方式完成?在養成必須擁有的生存能力前,應該先瞭解自己的特質,是要非常清楚的、確定的瞭解,才能發揮、善用這些特質。人生過了半百,「機運」對我來說,是一個天衣無縫的接軌。原來,在我們生命的過程中,機會總是不斷地出現、不斷地讓我們有機會重新來過。專注努力的特質,讓我在累積的歲月裡,終於學會社會的生存法則。「特質」和「社會的生存法則」站在機運的地圖上,成就了《穿上盔甲的貓》這本書。
  
生命的旅行,目的地是回到最初的原點,成就一生的是一個圓。我將自己的過去分成三個十八歲。在第一個十八歲時,我找到了人生第一份工作。三十六歲,我開始有了自己的教育事業。如今我站在四分之三的時間河流上,第三個十八歲即將屆滿,接下來,我將以台灣的教育為志業而努力。父親說「取之於社會,用之於社會。」感謝這一切,讓我有能力還之於社會。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歡迎您提供意見看法,

推薦閱讀

Related Posts Plugin for WordPress, Blogg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