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經由玩耍來學習,而這當然也包括了口語的習得。「玩耍」讓你和孩子能夠在比較輕鬆的環境中互動,在自然情境下培養默契,促進口語萌發,化教學於生活情境中。比如用餐,洗漱,穿衣,散步…都是可利用的時機。
互動時盡量將您的位置調整到和孩子的視線同高,以促進互動的發生。
2. 互動時,模仿您的孩子
以模仿孩子發出的聲音為介入點,吸引他的注意力,誘使他發出更多語音或語言。如果他玩耍的方式在合宜範圍內,也可以一併模仿。
這個方法通常能夠順利的將「輪流」這個概念介紹給孩子。比如模仿他玩玩具車,適時轉化為一同開車,賽車,或拿車彼此碰撞/閃躲。
在語言發展上,我們溝通時的姿態,眼神,乃至於意圖,一定要先行於語言萌發。這些不是說話的話,是口語表達能力的基礎。而這部分我們必須要從自己做起,換言之,誇大你自身的非語言溝通反應。
以誇張的手勢,明顯的肢體語言,豐富的表情,稍慢一點的動作,還有充滿𩐳律感的聲音來和孩子互動,通常也可以得到較多他的回應。
在這個階段,切記把「指物」的手勢帶進互動中。如果你發現孩子在看著什麼(想玩?),指著該物,以「你想玩這個呀?」為開場白,代入玩耍的雛形。
4. 互動中,為孩子「預先留白」,鼓勵他以口語「填入空白」
很自然的,我們會想為口語不怎麼好的孩子代言,我們想把話教給他,我們想要他練習,我們想要他開口。但為孩子留白,給他時間反應,是非常重要的。
當你問了孩子一個問題,對孩子說了一個提議,或觀察到他仿彿想做些什麼,放慢你的速度,給他幾分鐘,在這之間,「充滿期待的等待著他」,特殊兒對環境的敏感度超過我們的預期,當他體察到有人在等著他回應時,比較有可能發聲。
5. 以簡明且清楚的語言對孩子說話
我們的孩子通常無法將大塊的語言分析重組,化為自己的語言。因此,在互動時,簡化我們的用辭,清楚的標明我們意指的事與物,使孩子容易接收/理解。
這裡可使用的是「加一」準則。如果孩子沒有口語,以單字單辭和他溝通;如果他初具口語,可以用單字表達,則以兩到三個字的短辭和他交談。
6. 跟隨孩子的注意力與興趣,以此為媒介,促發他的口語
與其打斷孩子的興趣,不如加入他,並為他配上旁白。使用「加一」準則,代他敘述他正在做的事,舉例來說,如果他在玩形狀分類的玩具,代他說出每一個「形狀」和「顏色」,並且配以韻律,吸引孩子注意到你,從而調整自己的作為。
這個方式可以幫助孩子將物品與動作和語辭做連結,並在之後,以此為基礎,和他的意圖做連結,幫助他表達。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歡迎您提供意見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