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業對於多數九年級學生都是開心歡樂的事情,但畢業典禮對於操辦大小事的處室人員卻是需要費心費力的工作。
特教班老師也一樣,光為了預演彩排需要的人力,除了導師、個管,還要協調其他老師或助理一同協助。除了推輪椅、引導安撫情緒,還有要安排留守人員等候晚到的在校生和突發狀況(如睡過頭的大人或小孩)。
今年功能算相對不錯的孩子,一開始定位、等待都還好。但當司儀請受獎同學上台時就出現了「卡關」的停頓,要旁邊引導老師提醒;再來往講台移動時,因為視知覺和動作問題,怕跌倒的孩子整個行動顯得格外緩慢。依序站上台後,當領頭學生喊著「敬禮」的時候,我們孩子在兩排受獎者中顯得突兀,因為多數的孩子都很熟悉在受獎時的三指童軍禮,我們孩子原本以鞠躬敬禮,被提醒後很努力舉起手、掰出三指的樣子,但舉起的卻是左手。
接下來的領取獎狀,將獎狀夾在腋下的方式,孩子因為沒有經驗,因此試了幾次都拿得動作還是顯得怪異。當司儀提醒受獎者蹲下與頒獎人一同拍照時,孩子顯得無措,不知該把獎狀放置何處。
頒獎儀式結束,受獎同學下台,多數孩子也是魚貫而下、相當流暢,但我們孩子卻戰戰兢兢,深怕跌倒、又難免被後來者推擠碰撞而顯得無措。
一直到走下講台去簽名領取獎狀時,孩子禮貌規矩地排在隊伍中,又是推擠,不似多數孩子接過筆迅速找到自己名字就簽名,我們的孩子很禮貌跟遞過筆的服務同學先道過「謝謝」,才緩慢地從名單中找到自己的名字完成簽名的動作。最後,在引導下回到班級的座位區坐下!對孩子來說,看來已是耗費了大量的心智運作和力氣。
除了這個孩子外,也有孩子在上台每一個過程都要有人陪伴引導;也有孩子因為上台不便,學校將該獎項改成在台下頒獎。更有孩子在漫長等待過程中顯得焦躁不安、無法靜坐,不斷搖晃身體、用指頭彈敲座椅、甚至時而低低發出聲音,需要有人陪伴與不停安撫。
很開心的是,今天有兩位坐在孩子旁邊的普通班孩子,一個面對情緒躁動的孩子卻顯得淡定,我問他會不會害怕,孩子答道「不會」,但我還是跟孩子解釋了一下為什麼他要不斷搖晃身體、發出聲音,那孩子表示理解。
另一個孩子則是坐在肌肉張力低、習慣凸肚而坐的女孩旁邊,我特意問對方「家政課有沒有教美姿美儀」,孩子答道「有」,我便請那孩子分享坐姿的訣竅。後來我有事去忙其他孩子,竟然聽見那孩子主動努力找話題和我們孩子聊,讓我感到感動的不得了。
我有時候想真實的接觸其實是融合教育最重要的一環,如果沒有接觸,聽到的、看到的都是別人的故事,不會成為滋潤我們生命的養分。
教育如是,生活如是。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歡迎您提供意見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