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看法是關鍵是得讓孩子自己觀察,自己做的事情會導致什麼結果。才會產生有效的後續。跟孩子對話時,盡量讓孩子自己觀察並陳述。(請注意前提是孩子要願意與你對話,這部分內容請參考《教育孩子除了愛,還要有方法》花媽的第一堂親子溝通課。線上課程的連結在這裡: https://lihi2.com/IGqJI )
一、確認與陳述事實
家長: 「聽說你今天在學校把老師的椅子拉開,是嗎?」
孩子:「是。」
家長: 「你把椅子拉開之後,發生了什麼事?」
孩子:(讓孩子自己答,可能說老師跌倒,也可能說老師嚇一跳,老師受傷了,或者「沒有啊」「沒事啊」)
二、與過去經驗連結
孩子:(讓孩子自己答)
.......孩子說會痛或好玩,再分兩種方式處理.......
A:「會痛。有時候會受傷」(再接著問那想不想以後再發生?不想發生的話,要注意什麼?)
B:「好玩。」(那你要不要再問誰誰誰跟誰誰誰覺得好不好玩?)(接下要為孩子的性格量身訂做討論哪些可玩那些不可玩?)
三、與現實經驗連結
家長:「你有發生過沒坐到椅子跌倒的經驗嗎?
孩子:(讓孩子自己答)
.......孩子說有或沒有,再分兩種方式處理...........
A:「沒有。」(就請孩子再觀察,或陪小孩用小凳子,親子練習一次)
B:「有。 」(就問孩子跌倒後,發生了什麼事情,請他具體陳述,孩子可能說會痛,或是嚇一跳等等。)
四、與未來事件連結
.......家長問孩子以後能不能再這樣拉別人的椅子?......
A:「不能。」
家長:「嗯,那很好,這樣你跟別人都會很安全哦!!」
B:「我還是要拉別人的椅子玩。」
家長: 「那你有可能還會讓別人受傷,要賠償別人的損失,得接受被處罰的結果哦!!」(家長務必得讓孩子明白他必須承受的後果)
一開始發生小惡作劇的時候就得教哦!!我想各位家長都冰雪聰明能夠理解,我就不多說了。
P.S上述方法是我上宋慧慈老師的四層次提問課程的消化運用。
...........................
延伸閱讀: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歡迎您提供意見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