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社會物質生活富裕,以至於父母常不自覺的給予孩子過多的物質獎勵,例如孩子本來就愛看書,但父母若以食物來獎勵孩子的閱讀行為,結果孩子長大反而變成不愛讀書的胖子。
我很認同書裡的觀點:由「內在動機」去驅動行為,這本身就非常令人滿足,不需要什麼外來的肯定與獎賞。
通常孩子有內在動機去做某件事,就不需要使出獎懲等外在動機的手段。提供外在的物質獎賞,絕對不等於愛與陪伴。
我家兩個小孩都在幼稚園中班時已經會書寫韓文拼音,大班就會用韓文寫作文了,在國小低年級哥哥已經會用excel函數,妹妹會用專業繪圖軟體。如果要有一套教養教學標準,我肯定會被批評到體無完膚,說我讓孩子電腦使用過度,說我太早讓孩子寫字,是個只重視成績的恐龍家長什麼的.....
但實情是我的孩子六歲前在南韓長大,當時我的工作是文字編輯。我的工作和專長都跟使用電腦有關。孩子會喜歡這些技能,跟我們自然生成的家庭環境氛圍有關。孩子耳濡目染所以喜歡會,也願意多花自己的時間在玩樂中學習。
現在看起來是良好的動機,但是孩子成長的過程中,我被批評很多年,甚至有人斬釘截鐵地說卓惠珠就是整天讓孩子用電腦,孩子才會得自閉症之類的指控。 我不知道說這些話的人現在怎麼看待我兒子把寫程式變成專業這件事,我沒去追溯,因為他們的想法也不是我的重點。但我得承受這些指控,並且反覆檢視「我這樣真的對嗎?真的可以嗎?」
我喜歡寫功課。圖片取自網路 |
才不會在別人批判玩手機遊戲不好的時候,就直接剝奪孩子從手機遊戲中學習甚至變成專業的可能。
小孩想玩手機遊戲關心手機遊戲的開始,其實就是學習動機出現的時候。
(但喜歡玩手機遊戲,跟只玩手機遊戲不把該做的事情做玩,或拿來當作勒索父母情感的工具,是不一樣的。手機遊戲可以怎麼玩,我會另外寫文再談)
我是五年級前段班,我這年代的父母不太管孩子的功課。 考大學時因為我是高商考大學,所以有參加升學補習,但老實說只對考上某個學校有用,對我的謀生技能優勢並沒有多大的幫助。
國中追星所有金錢都花在鳳飛飛身上,省下餐費買唱片買雜誌買卡片無所不買,這個過程中我學會省吃儉用,學會算計金錢財務。我也曾為了看她錄影,到錄影的場地守候到部分觀眾離開,沒有守門員時,溜進錄影現看鳳飛飛錄影,我學會見縫插針察言觀色洞燭先機。
記憶中小學開始,爸媽都讓我自己做決定,還跟老師說我不乖就打~~~我後來發展到趕快寫完功課借同學抄,換得友誼,也很少被老師打。
有人會說我這是作弊。怎麼可以把功課給別人抄,但對我來說這是「幫助別人」「互利的行為」。
功課借給同學抄,有時候是跟同學交換條件,有時候是得到友誼,有時候是為了不讓同學交不出去不要被打。我都清楚是什麼原因這麼做~
這追星的過程中,有些經驗是受挫的,比方說「溫暖在秋天」這部電影打著有鳳飛飛客串演出的宣傳,我存了錢去看這部電影,結果那短短出現的幾秒鐘,讓我耗掉一個月的零用錢。
這個受挫經驗是自己學來的。如果我的父母一開始就禁絕我不能去看這部電影,很可能在求學過程中我都會埋怨父母的禁錮,並且對他們的耳提面命深惡痛絕。但因為是我自己選擇的我沒有人可以埋怨。也因此之後看電影學會先問問同儕口碑,讓自己僅有零用錢得到最高的效能。
這個受挫經驗是自己學來的。如果我的父母一開始就禁絕我不能去看這部電影,很可能在求學過程中我都會埋怨父母的禁錮,並且對他們的耳提面命深惡痛絕。但因為是我自己選擇的我沒有人可以埋怨。也因此之後看電影學會先問問同儕口碑,讓自己僅有零用錢得到最高的效能。
國中追星所有金錢都花在鳳飛飛身上,省下餐費買唱片買雜誌買卡片無所不買,這個過程中我學會省吃儉用,學會算計金錢財務。我也曾為了看她錄影,到錄影的場地守候到部分觀眾離開,沒有守門員時,溜進錄影現看鳳飛飛錄影,我學會見縫插針察言觀色洞燭先機。
一度還在雜誌上徵友,興趣寫「蒐集鳳飛飛所有資料」,我後來平均每天收到三封鳳迷的信件,換句話說我平均每天得回三封信。那年代信件只能手寫,因為有熱情每封信件的內容情感是滿溢的,一張信紙也寫不完。很可能我愛寫文章的基礎肯定有關。
當然此時我也因為把時間都花在追星身上,所以聯考時成績結果不如我的實力,我只考上松山商職,但說真的回溯這段歲月,我對於父母放手讓我為自己的行為承擔跟負責,是相當佩服跟敬重的。
在我的國中歲月,導師看到我因為追星成績停滯甚至下滑的時候,一度到我家做家訪。而我母親只是在導師來訪後,輕描淡寫的說了聲,導師來家裡跟我說了什麼什麼之類的。沒有責罵沒有批評。
我當了母親之後,才懂得「不管」比「管」難的多了。父母要做到「關心卻不阻止,放手讓孩子試試看」的心臟真的要很大顆。
高商不是我的菜,後來我高商念了五年。我選擇休學,選擇轉學,爸媽也沒責難,就是在旁觀看陪著我。也因為這段挫敗經歷,我知道我不適合念商,大學我只填選中文跟歷史兩個我想念的科系,後來我念中文系,沒聽過爸媽說念中文系會沒飯吃這類的話。但我的人生得由我自己承擔跟負責。
我的孩子如此,我多年的教學經驗也是如此。 很高比例的孩子優勢都不是教出來的,能夠維持長久的優勢,都是有專長,很喜歡,也願意自己多花很多時間努力學習,而不覺得疲累,我覺得這比較是真正的優勢。
另外我曾犯了個錯誤。兒子小時候曾經很會畫火車俯瞰圖剖面圖,我也請了美術家教加強他的技術,但因為我無心不當批評他「怎麼老是畫火車,只會畫火車」,孩子自此生氣完全拒絕作畫。所以很多年間我為自己的失言自責不已,懊惱孩子的天賦被我埋沒。
但這幾年我又看到另一件事,也就是兒子並沒有因為我剪掉他的光碟片,而停止寫遊戲程式,寫軟體仍舊是他的最愛,也成為他的謀生工具。也就是說,如果孩子真的有動機,不會因為我的無心小過就毀了他的喜好。
所以也許大家在陪伴孩子成長的時候,可以考量更長遠一些,想想他長大的樣子....
學習這件事,很難有絕對的好或絕對的壞。只要有動機去學習,透過錯誤也可以學習那些是不可以做的經驗。
如果孩子的能力不是課業成績表現,那麼請多陪孩子玩耍聊天,不要在孩子到學校長達八小時的學習後,回家還要討論功課復習作業~~ 孩子喜歡的東西本身就是良好的動機,無需再多給獎勵了。
.........................................
延伸閱讀: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歡迎您提供意見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