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2月9日

推薦《繭居青春:從拒學到社會退縮的探討與治療》

繭居青春:從拒學到社會退縮的探討與治療》作者齋藤環醫師,為日本研究「社會退縮」行為與治療繭居患者的第一人。

近十年來常遇到孩子繭居的家長來跟我求助。汗顏的是,即便在最近這幾年我也會忍不住再心裡對繭居孩子的父母說教,早就有跡象顯現了應該盡早處理。不誇張,我已經有接到繭居的大孩子後來被家長趕出門,變成流浪漢,社工跟我求助的經驗了。

正如齋藤環醫師所言有時,我腦中也會突然浮現例如「他們只是在撒嬌」、「他們在偷懶」、「明明在逃避責任,倒是很會爭取自己的權益」、「他們只是把責任推到父母身上」等,諸如此類沒來由的刻板印象。

但另一個聲音卻又在耳畔響起,如果他可以功成名就,何必退縮?事出必有因,假使家長能看見防範未然,可以陪伴孩子攜手走過辛苦的青春期,問題會減少很多。

面對社會退縮畏懼上學的孩子,首先家長必須克服「人云亦云」、或「逃避裝沒看見」等非常多樣的批判,更重要的是可能親子裂痕已生,需要『重新建立信任關係』,也需要『時間』『耐心』挽回。

我的個人經驗不足,但在這本書中得到相當多解答。書籍後面的流程圖更提供了有效的做法,這是一本值得買下來閱讀跟實作的書籍,孩子還小也可以洞燭先機看到未來社會的雛形哦!!

注意「繭居」與「動機消退」並不同。若把「繭居」視為「對人畏懼」或「畏避性人格疾患」的一種,就能夠更為簡明扼要地說明。
以下引用書籍介紹文字: 在日本繭居現象尚不嚴重的二十世紀末,作者已預見這將成為日本嚴重的社會問題,絕非流行病,也非生理引起的精神疾病,更非單純個人病理,而是具有社會結構的成因,必須從家族治療下手。

齋藤醫師首先定義何為「社會退縮」:「三十歲以下青年,在家裡足不出戶、與社會互動脫節的情況持續六個月以上,且主要成因並非其他精神疾病。」他提出了「社會退縮系統」理論,認為此現象乃肇因於個人、家庭與社會彼此缺乏接觸點,不僅個人孤立於家庭,家庭亦孤立於社會。」

齋藤醫師認為要打破這個系統,必須由雙親一起參與治療。他依據臨床經驗,建立出治療流程,從解開親子共依存的鎖鍊到重建生活、返回社會,都有詳盡的說明。

齋藤醫師認為,日本人善於隱忍的民族性、刻板的性別分工、現代教育的缺失,是此問題的社會成因。他並呼籲必須以社會的力量一起努力,才有可能治療與預防。

20年前的日本社會,對年輕人的晚熟、拒學、繭居等現象,充滿不解與焦慮,恰如今日臺灣。本書的分析與建議,對今日的臺灣社會,極具參考價值。

若從免除一切社會束縛這點來看,「繭居」可以視為一種極度自由的狀態。然而,最為自由的人,卻忍受著最不自由的人生。「自由」成為人們掙扎痛苦的原因,這樣的時代若稱它為「青春期的時代」,那麼「社會退縮」應該正是象徵這個時代的一種病理。

花媽在閱讀這本書的時候,看到非常多輕度自閉者與繭居者交錯的光影。每個章節,字句都有詳讀的必要。家裡有拒學或社會推縮的孩子,務必讀一讀這本書。整理來說這還可能是整體社會每個人都要關注的議題。

先看看目錄

Part1  現正發生的事──理論篇
1. 何謂「社會退縮」
  • 肇因於冷漠的悲劇/四個案例
  • 並非一時的流行現象/「社會退縮」的定義
  • 症狀與診斷的相關問題/青春期特有的內在衝突
2. 社會退縮的症狀及歷程
  • 「社會退縮」的統計調查/動機消退與繭居狀態
  • 與拒學的關連/對人畏懼/強迫症狀
  • 失眠及日夜顛倒/閉門不出/退行
  • 家庭暴力/被害與關係意念/憂鬱狀態/求死意念與自殺企圖
  • 其他症狀/其他背景/「繭居」的心理成因
3. 合併多種精神疾病出現的繭居行為
  • 初期診斷的重要性/思覺失調症
  • 學習動機消退與退卻型精神官能症/畏避型人格疾患
  • 邊緣性人格疾患/青春期妄想症
  • 憂鬱症/分裂病性人格疾患/循環性情感疾患
4. 社會退縮是一種疾病嗎?
  • 在現今精神醫學領域中的定位
  • 針對精神科醫師進行問卷調查
  • 認同治療必要性的見解/回歸社會的可能性
  • 各國繭居情況的比較
5. 「繭居系統」的思考模式
  • 「繭居」與「動機消退」並不同
  • 僅以個人病理無法完整詮釋/人際關係的惡性循環
  • 個人、家庭與社會的三個系統/不接受他人介入
  • 缺乏溝通/家庭系統與社會系統的分離

Part2  如何面對「社會退縮」──實踐篇
1. 克服曉以大義、說教與爭論的衝動
  • 接受他們的存在/努力和鼓勵的界線
  • 單方面接受包容的害處/經歷心理創傷與康復
  • 繭居族缺乏與他人的交流/治療之所以必要
2. 家屬的基本心態
  • 「特效藥」並不存在 /「愛」在治療過程中的困難性
  • 母親與孩子間封閉性的依附關係/「共依存」的問題
  • 「別人」這面鏡子的重要性/「關懷」好過「愛」
3. 治療的整體流程
  • 最終目標狀態為何/重新振作的兩個階段
  • 雙親的參與最為重要/不要認為他是在「偷懶」
  • 心裡最不安的是繭居者/恢復與家人間的信賴關係
  • 如何處理怨恨與責難/真正的包容接受
  • 勿在家人中「尋找元凶」/為了在長期戰役中堅持到底
4. 日常生活中
  • 首先從搭話開始/如何持續對話
  • 關於金錢的三個原則/如何理解「退化成幼兒」這個現象
  • 與「強迫行為」的相處方式/當事人獨居的情形
  • 接受他邋遢的生活方式/維持現狀是基本原則
5. 家庭暴力的悲哀
  • 「忍受」是錯誤的/「拒絕暴力」的立場
  • 無法獨自背負痛苦的「悲哀」
  • 初期基本原則是避免刺激他/外人的介入
  • 「避難」的例子/解決暴力問題的基本方針
6. 治療與回歸社會
  • 切勿延宕治療時機/如何選擇精神科
  • 引導當事人接受治療/與治療師的信賴關係相當重要
  • 回歸社會的管道/嘗試有意義的「容身場所」
  • 電腦通信與網路的可能性/住院治療與住宿治療等
  • 三十歲這個分水嶺/建立共同的「未來規劃」
  • 說明家庭經濟狀況/重設起點
7.繭居狀態與社會病理
  • 青少年真的動機消退了嗎?
  • 「促使否認心理去勢」的教育系統
  • 性別差異所代表的意義/無論接受或拒絕結果都相同
結語
繭居問題應對流程圖

PS.本文圖片皆取自網路

.............................
延伸閱讀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歡迎您提供意見看法,

推薦閱讀

Related Posts Plugin for WordPress, Blogg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