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2月6日

趙崑陸老師談「聽懂孩子的聲音,少年維持的煩惱」/目標導向人際互動

這天的演講叫做'「聽懂孩子的聲音,少年維持的煩惱」,注意到沒? 是維持,不是維特。

在跟趙崑陸老師陪伴的「目標導向人際互動課程」的三年半間,我看到這一群「維持煩惱」的孩子們企圖掙脫、與維持的困境。

老師的演講中,談到處理人際衝突的模式,清楚明白可以幫助家長老師,在陪伴孩子人際衝突關係中的困境與解決方向。讓孩子成長不能揠苗助長,還是有獨特的天賦,帶著翅膀天使的翅膀來到人間,而我們卻把它視為怪物,企圖將他的羽翼剪掉,是很可惜的。

當家長表示自己不古板是個明事理的人,孩子你不可以碰寶可夢,這是家規,你用我就會堅持沒收手機時,也許也可以想想藉由寶可夢,帶著孩子一起使用3C出門共同追夢?我們可以想想看這兩個做法的結果,孩子長大是會記得他跟你一起去突破寶可夢,還是跟你抗爭呢?

老師用這個例子來說明記一事件會影響處理事件:

我們想要改變第一個步驟,是要找出你想要改變的慣性行為。


第二個步驟是嘗試使用不同的獎勵,來讓你真正渴求的東西浮上水面。接下來的三個步驟,是找出觸發習慣的提示釐清是什麼觸發了慣性行為?

最後再擬定計畫,改採更好的慣性行為,來以更具建設性的方式,提供你渴望的獎勵。習慣這個迴路,就有機會改變習慣,甚至得到成功。

人際關係、社交互動問題解決、情緒管理,全部都跟情緒障礙有關,這就是為什麼情緒是所有學習成長的基礎的緣故。

 

104年5月4日這天是趙老師第一天為這些孩子開課的日子,第一天上課孩子們的衝突不斷,有的不願意自我介紹,有的不是心甘情願來上課,影片中幾個孩子現在已經在讀高中,目前的狀況是三人結伴在同一個學校,成了互相支援的同伴,看在父母眼裡,想必感觸良多!!


也許有人說,花了三年多才進步一點點那cp值夠嗎?  對我來說,這個團體的成員都是從不被信任的邊緣人,慢慢長成對自己有看法。課程中老師引導孩子的自我探索從認識自己 ,到看見過去的你的自我價值探索,然後再看見現在的你,有什麼目標可以探索,然後再思考未來的你,可以有怎樣的人生計畫安排。



這些課程都在自然討論的狀態中,讓孩子感受到行為產生的的結果會影響決策,應用的結果影響情緒和自我價值。讓孩子認識自己, 分析自己,肯定自己,欣賞自己 ,經歷這個重要成長過程。 

孩子在一節課程上完後之後,老師會再留半個小時,跟家長溝通。家長可以在上課的過程中,看見孩子學習的狀態, 老師會告訴家長孩子在上課中的應對,代表著有什麼的情緒,老師會給家長方法,讓大家可以回家再持續應用。師生親子親師之間可以攜手共同學習共好。


用電玩的攻略討論現實生活中可行的解決方法,是常有的事,孩子們會討論他們的裝備道具,然後怎麼使用,怎麼保存,來分析自己的優缺點 了解自己的屬性,來看自己適合的策略, 這個部分我聽不太懂,所以就在這裡先略過了。





這個團體的成員合作態度已經形成,每個轉換階段都是他們重新從舒適圈中,再調整責任和能力的開始,這一次的結束,不論是演講或課程的結束,都是另一個新的里程的開始。讓我們與時俱進能趨吉避凶一起來調整吧!!!

如果想再多了解 行動職能治療師在做些什麼,請加入小貝老師italk(趙崑陸職能治療師)社團,一探究竟!!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歡迎您提供意見看法,

推薦閱讀

Related Posts Plugin for WordPress, Blogg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