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4月26日

心智理論的基石是分享式注意力。心智理論 (Theory of Mind) 其實並不是一種「理論」。/提恩如老師文

心智理論 (Theory of Mind) 其實並不是一種「理論」

心智理論不牽涉說理,也不是論述,心智理論指的是幼兒在長大時,逐漸理解到世界上的人並不共有同一個想法、同一組認知、或同一種情緒的這份理解和體察能力。

換言之它是幼兒能把自己調到你的頻道,知道你的角度不是他的角度,並且可以聆聽屬於你這一邊的聲音之能力。它不萌芽於書本,也不因訓練而習得,心智理論不會如同仙豆般睡一覺就長大,它慢慢茁壯,依著可預期的順序發展,先開花後結果,是一場急不來的過程。


心智理論的基石是分享式注意力。具備分享式注意力,代表孩子知道他注意到的事情別人也注意到了。

換言之你的世界也是我的世界,我們經驗著同一個「經歷」。在這個前提下,幼兒會持續的尋求大人的注意,彼此共有無數個互動交流,而後發展出完整的心智理論能力。 這個過程若以摘要方式來表達,其重點大致如下:

嬰幼兒期,因為小小孩知道你的世界也是我的世界,我們經歷著同一個時空,所以他會:
  • 注意到別人,並依他人反應調整自己 。
  • 辨認出他人的情緒,並理解到描述情緒的字彙,而後使用這些語詞(高興,生氣,難過...)
  • 知道人我的不同,了解人各自有不同的偏好。
  • 理解人會因各自的需要,而做出不同的事情 (他想要這個,她想要那個) - 了解情感上的因果關係 (我丟玩具所以媽媽生氣了)
  • 可以假扮他人 (假裝自己是醫生)而之後,純粹的心智理論,萌芽於幼兒四到五歲左右。在這個階段,孩子真正的,發於內心的,開始考慮到別人的想法與感受(感情)。而後依序發展出屬於他的心智理論能力
在一般孩童身上,這個順序是:
  • 了解人會有不同需要。不同的人有不同的需要,並因這些需要做出不同的行為。
  • 了解人會有不同想法。不同的人會有不同的想法,但這些看法可以近似,人會因不同的想法表現出不同的樣子。
  • 了解眼見為憑。如果一個人沒有看到 (某件事發生),那他不會自動知道那件事。
  • 了解假想為真。人會相信其實並不為真的事情,也就是錯誤信念(false belief)。我們因自己的信念而做出判斷(行動),而不是依事實做出判斷。
  • 了解人會有隱藏的感情。我們表現出的外貌可能和內心想法並不相同。
心智理論的發展並不因年齡而停止,幼兒五歲之後,心智理論仍然繼續茁壯。在接下來這幾年,孩子會具備預測的能力,灰色地帶思考的能力,了解複雜語言的能力,他開始了解謊言,了解善意謊言,知道諷刺,知道抽象語言...孩子如魚一般游入心智的大海,不因你的呼喚而回頭。
其他因心智理論而來的能力還有:了解這個人為什麼會做這件事;和人聊天;敘述(編)故事;讀故事時理解其中人物的立場;交朋友;假想某情況或假扮某遊戲。 分享式注意力與心智理論,對自閉兒來說,非常困難

研究顯示即使他們可以發展出心智理論,其順序也大異於一般兒童。自閉兒可以了解他人有隱藏的感情,但在理解「我信的並不全為真」,或「他人的眼見為憑」上,其理解能力明顯的落後於一般兒童,或一直無法完全理解。 但這就是他,這不代表他是一個比較差的一般人,這只意味著他在海的不同處,如魚般前進。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歡迎您提供意見看法,

推薦閱讀

Related Posts Plugin for WordPress, Blogg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