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4月22日

要怎麼跟孩子練習玩遊戲?要玩些什麼遊戲? 提恩如老師文

問:小孩五歲半, 非常敏感, 無法玩抓的遊戲, 遊戲時很怕她哭, 無法放開玩, 怕孩子因挑戰而爆掉, 該如何對待?

答::

A. 觀察與記錄

首先應該觀察孩子的感官知覺處理特性之後依其喜好, 決定介入的次序與作法, 觀察期必須時時注意孩子的做為, 反應, 與回饋. 介入的目的在於讓孩子能自行統整感官知覺收入, 調節反應, 並有效的與外界互動。

自閉兒經常有感覺處理不平衡的問題, 建議在分析時, 以條列式的方式記錄, 比如:

- 不喜歡玩遊戲區的器材, 一坐上就哭。 (對"動"的活動敏感)
- 只穿特定質材(款式)的衣服。(觸覺敏感)
- 家裡有人用吹風機就哭。(聽覺敏感)
- 喜歡在床上, 沙發上跳。(對"動"的活動低敏)
- 喜歡把手指放在眼睛前面移動, 盯著看。(對光影低敏)
- 喜歡把自己塞進沙發旁的角落。(對觸覺低敏)

若要更仔細, 則可再加上何種時間或情況下會有此反應。

B. 施作與調整

在了解孩子感官處理的特性後, 便可逐步擬定大致的做法, 當判斷孩子有需求時則給予, 輸入過多時則降低, 但盡量讓孩子認知到, 也了解到他當時的感覺, 換言之, 避免單方面的輸入, 務必使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了解到自己的感知, 進而自行調控, 自我穩定, 對外界做出適切的反應.

一開始, 先拓展出"可與孩子互動的遊戲選項", 暫時先不要玩較有壓迫感的遊戲。遊戲選項則避免玩具, 以"人與人互動"的遊戲為主。

這類遊戲通常都只需要兩個人完成, 最好有一些固定的語言, 音樂(歌謠), 與動作, 幼兒在此類遊戲中可以學到: 如何輪流, 如何注意對方, 如何由對方的反應中找線索, 以及對聲音, 語言, 表情, 行動的模仿. 由於這類遊戲均含有行動及旋律, 因此很容易能夠依幼兒不同的感官知覺特性設計並調整, 孩子通常也喜歡這類符合其感官知覺需求的遊戲。

以下為一些著重"人與人互動"的遊戲:

1. 捉迷藏。
2. 手指遊戲。
3. 木頭人。
4. 轉圈圈。
5. 丟手帕。
6. 騎馬打仗。
7. 抓鬼。

此時可依循一開始觀察到的幼兒感官知覺特性擬定(選擇)遊戲內容。
例如, 若小孩喜歡玩自己的手指, 則可選擇歌謠(炒蘿蔔, 一角兩角)等遊戲, 小孩喜歡轉圈, 則可選擇城門城門雞蛋糕等遊戲。

C. 遊戲注意事項

在遊戲進行時請注意下列要點:

1. 為遊戲命名 : 因此在玩的時候, 孩子會很清楚遊戲的型式, 規則, 及可能發生情況.

2. 以相同的規則(方式)玩遊戲 : 因此孩子可預期, 也可遵循脈絡。

3. 可重複玩相同遊戲

4. 可允許孩子做變化: 玩過許多次之後, 可以在遊戲中製造些節奏不同的反應, 期待孩子主動將遊戲推前或改變. 例如: 用毯子搖晃小孩並唱歌, 之間突然停下來, 期待小孩給你反應

5. 善用暗示: 以不同的聲音及肢體語言暗示小孩下一步。

6. 盡可能以相同方式結束每一個遊戲: 這個方式可以讓孩子了解遊戲終了的信號, 讓他能夠選擇是否要結束遊戲, 因此, 他可以在不喜歡某種感覺(快爆掉時), 藉此穩定住自己。

在玩過許多遊戲, 孩子也樂在其中, 並了解節奏後, 可以開始玩抓(鬼)的遊戲, 一開始不要太緊湊, 也不要玩太久, 此時, 孩子應可調控自己, 而之後, 待雙方習慣彼此反應後, 即可漸漸延長玩耍的時間。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歡迎您提供意見看法,

推薦閱讀

Related Posts Plugin for WordPress, Blogg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