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5月22日

我不會教小孩,但我會講故事-P5.自我介紹常當機的哥哥自己找到答案了....

我家兒子二十多年來,幾乎都不跟人主動打招呼。不知道他有輕度自閉診斷者,常覺得他沒禮貌。但我覺得打招呼這件事情要觀察的環境太複雜,對有人際社會溝通障礙的泛自閉孩子來說是否要加強教育,我真的困惑很久。

我到底該怎麼跟孩子溝通,讓他有辦法面對一生中難以數計的自我介紹呢? 我不知道該怎麼辦,只能分享自身經驗。我告訴孩子自己上學後,每隔一陣子就免不了自我介紹。但不管我怎麼介紹自己,會有什麼名稱出現彷彿都不式由我自己決定的。

比方說小學時期,我胖嘟嘟的,所以「惠珠」的諧音「肥豬」跟著我很多年。我很不喜歡這個外號,所以念國中就準備好脫離這個外號,主動想好面對應戰對策。

開學自我介紹用唱的。
清唱鳳飛飛的《巧合》,除了炫耀自己的歌喉,選擇《巧合》「世上的人兒這樣多,你卻碰到我…..」更是明暗示我們美麗的相遇。策略成功,國中三年我沒有任何外號就是只當「卓惠珠」。

但好景不常,到高中突然開始有人叫我「卓ㄟ」。為什麼呢?
http://goo.gl/LvljpN
 因為有位電視演員「卓勝利」爆紅,他在戲裡名叫「卓ㄟ」,所以不只是我變成「卓ㄟ」了。恐怕全台灣姓卓的,全數都被叫成「卓ㄟ」了。真的,我爸爸跟我家四個小孩不分男女老少,在那幾年通通都有一樣的外號。

進大學時,因為我高中念了五年。年紀比同班同學稍長,又一副大姐頭的樣子,所以同學本來想叫我大姊。但因為我在家裡行二聽不慣大姊,所以請同學稱我「二姊」。到現在大學同學見面開同學會,他們還都是叫我「二姊」(江蕙小姐,本人被稱為二姐的歷史,應該跟你差不多吧!)

結婚後我變成黃太太。 在韓國因為我先生位居支社長,所以我被「尊」稱為「夫人」。生了老大,變成OO媽媽。生了老二又變成千綾媽媽。

回台灣教書,一開始是「代課老師」。後來教國小自然科變成「自然老師」,教電腦變成「電腦老師」,帶資源班當然變成「資源班老師」。當導師時很單純地回到「老師」。

後來我在板橋開了影音租書店,落籍在板橋國光路上,大部分的時間我被稱為「店長」「老闆」,直到有一次網聚在我的店舉行,有網友很熱情的租書,但他在外縣市沒辦法親自還書,所以用郵寄的方式送包裹,收件人上寫「花老闆收」,這名稱可愛到讓我大笑不止。

這位網友,因為我開的店是花蝶,所以決定叫我花老闆,我非常喜歡這個可愛的稱謂,所以後來對外把花老闆當作網路名稱,因為名稱響亮好記所以那時候書友都叫我花老闆。

近幾年我在《幫助高功能自閉與亞斯伯格》臉書上活躍著,在租書店出沒的泛自閉家長主動由花老闆將我改名「花媽」,我覺得這跟胖胖積極的陳菊性格年齡都接近,又有《我們這一家》漫畫花媽的fu,所以欣然接受。

我的朋友、學生、網友人數眾多,多到我常常得很不好意思地,考慮找出某些社交辭令,免得讓對方感受我忘了他的尷尬,很幸運的是,當我的稱號有這麼多的時候,每個名字都幫我過篩了不必要的環境與細節。

叫我花老闆的人一定跟店務相關。稱我花媽的大多跟泛自閉族群有關。這樣的分類對我來說,是種便利。

不知道有多少人跟我有類似的經歷?  數十年來不管在那個環境中,大家想要怎麼稱呼我,常都出乎我意料之外。

但我直到孩子就診以後,才知道這樣複雜的稱謂和人際關係對自閉症的孩子有多困難。

哥哥在學齡前念韓國幼稚園,他會說聽說寫韓文。韓國教育非常重視禮儀,每天我送他去幼兒園的時候,哥哥都會90度彎腰鞠躬對我說再見,也跟老師說早安。下午離園,又是90度彎腰鞠躬,對老師說再見。

奇怪的是回到台灣念國小以後,他變成不打招呼的小孩。我娘家爸爸為此非常生氣,認為我沒有教小孩。我好幾度罵了兒子「為什麼不叫阿公?」「你這樣很沒有禮貌ㄟ」「你沒禮貌還害我被罵」甚至哭著說「你到底要我怎麼講你才會聽?」

這個「沒禮貌」的謎團到哥哥中年級時才解開。 那一天,我跟娘家妹妹聊天,兒子走進我身邊,我問: 「怎麼不叫人?」 孩子喜歡小阿姨,會跟他討論日文,平時他是會叫阿姨的,不知道為什麼此時又不叫了。

兒子說:「因為她站在你旁邊,我不知道要叫她「阿姨好」還是「你妹妹好」。

到此時我才恍然大悟,原來「阿姨」和「你妹妹」對他來說區分是困難的,這一年兒子還沒確診輕度自閉症,但這樣的表達,已經讓我知道「孩子不是故意的」,他是「不能」並不是「不願」。往後我得要分辨清楚「不能」或「不願」才能夠協助他。

我沒學過多少學理,但此時此刻我的感受是這是自閉症的根本核心障礙之一,中重度自閉症的孩子「你我他」的反轉有困難。當你跟他說: 「你拿來」的時候,有嚴重自閉障礙的孩子會跟著說「你拿來」。教育它們的時候,需要有個影子老師在他背後教導他正確的說法。

這件事讓我知道我的孩子也有此障礙,但程度很淺,之後幾年我也確實看到有些輕度自閉的孩子跟我的孩子也有同樣的困難。

我家孩子小五才確診。在韓國時表現異常,韓國老師會以為這是台灣家庭的習慣不同。剛回台灣時習慣異常,老師會誤以為他是還沒熟悉台灣的習慣,包括我都沒有太正視他不肯自我介紹的問題。

小學說話課自我介紹,他直接站在講台上當機不發一語。國中高中也沒太大差別。我們教他背誦,非他自己想出的解決方式他都不接受,直到念大學他「忽然」找到一個「萬用方式」處理這個天大的困難。

有次自我介紹他突然「開放台下發問」。然後「選擇解答或不解答」。這一招開啟他和其他人的互動。

主動跟他人溝通本來就是自閉症的核心困難之一,

從「接受被動」發問開始,確實也是個方法,當然希望大家有更多方法提供出來讓更多人受益。

至於兒子為什麼在韓國可以有禮貌的說早安午安晚安呢? 很簡單,因為在韓國語中這些都一樣,通通叫做「안녕하세요.~」「安寧哈誰悠~」而且可以不分對象,這跟台灣的「您好」類似。

韓文中對媽媽、叔叔、阿公、老師都可以不必加上稱謂,通通都可以說「安寧哈誰悠~」沒有親疏遠近的問題。而中文正好相反。我們可以不必說「您好」,卻得叫出每個人的稱謂,稱謂多又複雜以致於太困難孩子無法表達,他不是不肯叫,而是不知道該怎麼稱呼對方。

回到一開始的問題。 怎麼稱呼怎麼叫人是不是很重要? 大家可以各有看法。我自己環境應變能力不錯,不會被隨意衍生的綽號困擾。但兒子對此確實是有障礙,所以我不花太多時間去補強,比起主動打招呼,被動式的回答問題,對我家孩子來說好像比較能夠與人對應。

我曾經看過一篇文章談到德國爸媽的教育方式是讓不用到處「叫人」,但要懂得介紹「自己」,我想我的孩子最少是懂得「做自己」的。因為就在這一天,他突然找到自我介紹的方法了,應觀眾需求「開放問答」,這方式還滿受歡迎且容易被記住哦!!

...............................................
延伸閱讀

我不會教小孩,但我會講故事-P1.世事難料沒有標準答案
我不會教小孩,但我會講故事-P2.我是個高中念五年的酷媽..
我不會教小孩,但我會講故事-P3.當休學的孩子說他年紀太大了不想回學校..
我不會教小孩,但我會講故事-P4.心想事成的雨神遇到心想事成的晴天娃娃
我不會教小孩,但我會講故事-P5.自我介紹常當機的哥哥自己找到方法了....
我不會教小孩,但我會講故事-P6.原來不僅是她愛計較,連我也一樣....
我不會教小孩,但我會講故事-P7.學習外國語很重要
我不會教小孩,但我會講故事-P8.是抗拒黑夜還是害怕黑夜的席奶奶?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歡迎您提供意見看法,

推薦閱讀

Related Posts Plugin for WordPress, Blogg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