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在孩子出現這些行為時,有相當大的比例產生過度的焦慮。在焦慮的狀況下家長的思考也會更負面更恐懼,把恐懼無限上綱。
面對「孩子拒學或懼學」「孩子不寫功課 」,我會引導家長正視他們真正的擔心。「你會怕孩子變成一個無法獨立的人,是不是? 」請家長理解「你心中真正害怕的是什麼?」~~~
看著一對對來求助的親子們,我很容易想起一本很精彩的繪本《討厭黑夜的席奶奶》。故事是這樣的:
席奶奶討厭蝙蝠討厭貓頭鷹討厭鼴鼠討厭田鼠。 討厭蛾子討厭星星鷹討厭黑影討厭睡覺, 說來說去,她討厭的就是黑夜。
席奶奶對她自己豢養的老獵狗說:「要是我能把黑夜趕走,太陽就能永遠照著我的小茅屋。真不懂,為什麼從來就沒有人想過要把黑夜趕走。」她用小樹枝紮了一把掃帚,要掃掉茅屋裡和何鎮山區上面的黑夜。
她把黑夜塞進床上的草墊裡,但是黑夜又跳了出來。 她把黑夜沉在屋後的井裡,但是黑夜又冒出水面來。 她用蠟燭去燒黑夜,拿一碟牛奶去澆黑夜,對黑夜揮拳頭,把黑夜放在煙囪裡燻。謾罵對抗用武都不成,所以席奶奶開始利誘,席奶奶給黑夜哼催眠曲。
利誘不成,就惱羞成怒對黑夜吐唾液。但是黑夜理都不理她。席奶奶只好放棄,冷冷的說:「我才不理你呢!」
抗爭了一夜,這時候太陽升起了,大地一片光明。但是席奶奶為了跟黑夜拚命,已經累得無心享受白天的快樂了。美好的白天她卻在床上睡著了,等黑夜降臨,席奶奶才有力氣可以跟黑夜幹一場。
抗爭了一夜,這時候太陽升起了,大地一片光明。但是席奶奶為了跟黑夜拚命,已經累得無心享受白天的快樂了。美好的白天她卻在床上睡著了,等黑夜降臨,席奶奶才有力氣可以跟黑夜幹一場。
黑夜一定會降臨,孩子會抗拒,會有負面情緒。會憂鬱焦慮躁鬱。不只是孩子會這樣,你我也都會。我們大人也會抓狂。
當孩子不寫功課時,家長要處理的問題焦點,其實不是「孩子不寫功課 」,而是「擔心孩子無法獨立自主,變成沒有用的人 」。於是親子間開始謾罵對抗用武,這都不成了換利誘,利誘不成只好放棄。
知道自己真正的擔心,面對問題,在問題發生的當下跟黑暗共處。
知道自己真正的擔心,面對問題,在問題發生的當下跟黑暗共處。
有黑夜也有白天,但親子衝突發生的時候,我們常常忘了白天的存在,用盡力氣對抗黑夜,卻忘了可以多在彼此和平共處的時間溝通商談,卻衝突處理事情。
我兒子24歲已經是位程式設計者,他國中拒學不繳交功課,不管他聽不聽我講話,我還是和這樣的黑夜共處。接納他跟我之間一定會發生的負面情緒。再跟他說我的擔心跟期待。
衝突發生的當下,我先告訴他:「現在不是討論的好時機,我會等你冷靜,約一個小時以後再來跟你談 」也會明確告訴他,我擔心他不交作業不去上學,學習跟成長會停滯,我會擔心他無法獨力賺錢養活自己,然後再回到協調要怎樣增加繳交作業或回校上學的比例。「先交出歷史就好?還是交出地理? 」「9點寫?還是9點半寫? 」
如果衝突後一個小時還是無法冷靜,我還是會用選擇題繼續問:「你要我一個小時後再跟你談? 還是兩個小時後? 」,即便等24小時我也會等待處理。孩子知道我會關心,所以我們大半都能核對跟對方的誤差,解除對方的擔心。
國中時確實有的作業他並沒有交出去,但我知道他的「不能」,是能力不足,不是「不肯」。我並沒有要求他得交出去,只跟孩子說他得尊重老師的處置,接受自然後果。
但另一方面我又放長線,告訴他「日後會有白天」「會看見彩紅。」念高中就可以少掉很多鼴鼠田鼠這類的文科作業,念大學就可以專心學習他鍾愛的資訊數學。
經常接觸親子溝通團體給我不少啟發。
小六的孩子想去鬧區逛,媽媽擔心馬上說不准去。也不准國中孩子上課時間滑手機,不讓裝3G網路。高中孩子不給上網,怕孩子網路成癮。
孩子反彈,造成親子裂痕,家長擔憂,一陣唇槍舌戰後,結論常是「不行就是不行,沒什麼好說的」。
這讓我想起十年前開租書店的時候,幾度在租書店處理親子衝突,家長認為孩子功課不好都是看漫畫看太多造成的。隨著科技進展,後來變成功課不好是任天堂造成的,然後是電腦遊戲,現在Ipad變成原罪。
每每遇到這樣的衝突,我都會問家長,「你在怕什麼? 」。可是會和孩子發生衝突的家長,多數都很難回答這個問題, 在我提問等待的期間,他們才開始慢慢想,然後我們就會出現類似的對話。
家長偏著頭:「鬧區很危險」花媽:「住在鬧區的人不覺得危險嗎?」「鬧區人那麼多?不是相對安全嗎?」
家長接著說:「其實是因為年紀太小」
花媽:「年紀太小?是怕處理不了突發事故?那要不要跟孩子談談怎麼做?先練習一下?」
家長堅決說:「還是不行」
花媽:「你是很不放心是吧? 能不能把你不放心的內容清楚地告訴孩子,讓孩子學會讓你放心?」
家長說:「你的意思是?」
花媽: 「如果是第一次,你可以考慮陪她出門」「或者,可以跟孩子說,你想知道他是否安全,所以出去多久就要電話報備一次之類的」
親子發生衝突,有個潛藏的心理因素是「不相信對方會如你期待」,「擔心對方的未來會愈來愈糟」
跟孩子的溝通早點開始,孩子有溝通的可能,就不必隱瞞欺騙。第一次的衝突善加處理,建立好規矩,之後就會越來越順暢。
接著才去探討: 「孩子不玩online game的時候,他還可以做什麼?他有其他興趣跟目標嗎?」
如果都在處理黑夜,親子間對立對抗到疲憊不堪,如何看見白天?如何看見見未來的願景?
................................................
延伸閱讀
我不會教小孩,但我會講故事-P1.世事難料沒有標準答案
我不會教小孩,但我會講故事-P2.我是個高中念五年的酷媽..
我不會教小孩,但我會講故事-P3.當休學的孩子說他年紀太大了不想回學校..
我不會教小孩,但我會講故事-P4.心想事成的雨神遇到心想事成的晴天娃娃
我不會教小孩,但我會講故事-P5.自我介紹常當機的哥哥自己找到方法了....
我不會教小孩,但我會講故事-P6.原來不僅是她愛計較,連我也一樣....
我不會教小孩,但我會講故事-P7.學習外國語很重要
我不會教小孩,但我會講故事-P8.是抗拒黑夜還是害怕黑夜的席奶奶?
我兒子24歲已經是位程式設計者,他國中拒學不繳交功課,不管他聽不聽我講話,我還是和這樣的黑夜共處。接納他跟我之間一定會發生的負面情緒。再跟他說我的擔心跟期待。
衝突發生的當下,我先告訴他:「現在不是討論的好時機,我會等你冷靜,約一個小時以後再來跟你談 」也會明確告訴他,我擔心他不交作業不去上學,學習跟成長會停滯,我會擔心他無法獨力賺錢養活自己,然後再回到協調要怎樣增加繳交作業或回校上學的比例。「先交出歷史就好?還是交出地理? 」「9點寫?還是9點半寫? 」
如果衝突後一個小時還是無法冷靜,我還是會用選擇題繼續問:「你要我一個小時後再跟你談? 還是兩個小時後? 」,即便等24小時我也會等待處理。孩子知道我會關心,所以我們大半都能核對跟對方的誤差,解除對方的擔心。
國中時確實有的作業他並沒有交出去,但我知道他的「不能」,是能力不足,不是「不肯」。我並沒有要求他得交出去,只跟孩子說他得尊重老師的處置,接受自然後果。
但另一方面我又放長線,告訴他「日後會有白天」「會看見彩紅。」念高中就可以少掉很多鼴鼠田鼠這類的文科作業,念大學就可以專心學習他鍾愛的資訊數學。
經常接觸親子溝通團體給我不少啟發。
小六的孩子想去鬧區逛,媽媽擔心馬上說不准去。也不准國中孩子上課時間滑手機,不讓裝3G網路。高中孩子不給上網,怕孩子網路成癮。
孩子反彈,造成親子裂痕,家長擔憂,一陣唇槍舌戰後,結論常是「不行就是不行,沒什麼好說的」。
這讓我想起十年前開租書店的時候,幾度在租書店處理親子衝突,家長認為孩子功課不好都是看漫畫看太多造成的。隨著科技進展,後來變成功課不好是任天堂造成的,然後是電腦遊戲,現在Ipad變成原罪。
每每遇到這樣的衝突,我都會問家長,「你在怕什麼? 」。可是會和孩子發生衝突的家長,多數都很難回答這個問題, 在我提問等待的期間,他們才開始慢慢想,然後我們就會出現類似的對話。
家長偏著頭:「鬧區很危險」花媽:「住在鬧區的人不覺得危險嗎?」「鬧區人那麼多?不是相對安全嗎?」
家長接著說:「其實是因為年紀太小」
花媽:「年紀太小?是怕處理不了突發事故?那要不要跟孩子談談怎麼做?先練習一下?」
http://goo.gl/EFEuCC |
花媽:「你是很不放心是吧? 能不能把你不放心的內容清楚地告訴孩子,讓孩子學會讓你放心?」
家長說:「你的意思是?」
花媽: 「如果是第一次,你可以考慮陪她出門」「或者,可以跟孩子說,你想知道他是否安全,所以出去多久就要電話報備一次之類的」
親子發生衝突,有個潛藏的心理因素是「不相信對方會如你期待」,「擔心對方的未來會愈來愈糟」
跟孩子的溝通早點開始,孩子有溝通的可能,就不必隱瞞欺騙。第一次的衝突善加處理,建立好規矩,之後就會越來越順暢。
接著才去探討: 「孩子不玩online game的時候,他還可以做什麼?他有其他興趣跟目標嗎?」
如果都在處理黑夜,親子間對立對抗到疲憊不堪,如何看見白天?如何看見見未來的願景?
................................................
延伸閱讀
我不會教小孩,但我會講故事-P1.世事難料沒有標準答案
我不會教小孩,但我會講故事-P2.我是個高中念五年的酷媽..
我不會教小孩,但我會講故事-P3.當休學的孩子說他年紀太大了不想回學校..
我不會教小孩,但我會講故事-P4.心想事成的雨神遇到心想事成的晴天娃娃
我不會教小孩,但我會講故事-P5.自我介紹常當機的哥哥自己找到方法了....
我不會教小孩,但我會講故事-P6.原來不僅是她愛計較,連我也一樣....
我不會教小孩,但我會講故事-P7.學習外國語很重要
我不會教小孩,但我會講故事-P8.是抗拒黑夜還是害怕黑夜的席奶奶?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歡迎您提供意見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