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0月18日

建議用「旁白」方式誘發孩子的語言,讓口語是有意義的/黃自強語言治療師

最近陪個可愛的小孩上課,這孩子有時會很愛開關門、也愛轉輪子,一開始時候還不愛看我。日常表現還沒有明顯有意義的口語。我跟家長說回家陪孩子時,看孩子要(或注意)什麼東西就說東西的名字。孩子正在做什麼就說孩子正在做的動作。我為此還和媽媽說這就像是「旁白」,但要注意的是不要說一長串的句子,只要單詞就好


我當然也用這樣方式和孩子互動,上課過程中,雖然隔著口罩,我隱約聽到孩子有小小的跟上我/嗚嗚(消防車)/、/叭叭(車)/的聲音。但家長還是覺得不太像是。直到有次上課,我拿出經典玩具~切水果,在我和小孩各拿一個西瓜,小孩撥開後,掉到桌上轉,我說「西瓜、西瓜」後,小孩也說了「西花」,我眼角瞄到家長張大了眼。

而再下次上課,家長說到孩子在家探索水壺蓋子時,家長陪伴時候就試著旁白「按」的單字,幾次後孩子竟開始邊按邊說「按」了!

學者在研究發現第一個詞彙通常出現在單一、高度特定的互動情境裡。另外在單詞期的階段,英語幼兒最先出現的 50 個詞彙中,其次是動詞形容詞以及社會互動詞彙,像是掰掰、不要。

而在華語部分則是先出現沒有特殊意義的 一些伴隨行動的語言,像是形式化的用語:謝謝、再見。然後出現叫人、動物及物品,像是媽媽、 爸爸、汪汪、貓、花之類的、意願詞彙(不要、抱抱)、最後出現的是動詞與修飾詞彙

因此,如果要誘發孩子口語的話,我覺得適合的內容或題材部分,可能不是我們大人所想的「教材」或「圖卡」而是孩子每天所看、所要、所愛的事物或活動

總結來說,為何會建議用旁白方式陪伴孩子,就是為了結合孩子的活動或專注的東西與口語,讓口語是有意義的。以此方式先重塑一個自然、有意義的口語環境,孩子對於「說」這件事更為熟悉與習慣,之後再慢慢加入引導說的活動。

所以您可以試著陪孩子時候,旁白孩子的動作或東西名字,也有人說是~當孩子做什麼時說什麼、要什麼時說什麼。但要注意的是不要太長唷!

本文由黃自強語言治療師授權。 文章出處 https://bit.ly/3VN5Mq3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歡迎您提供意見看法,

推薦閱讀

Related Posts Plugin for WordPress, Blogg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