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AI製圖 |
如果你正陪伴著一位對語言還在摸索的小小探索者,不妨從一顆蘋果開始。
一顆蘋果,引出一整個語言世界。
你想讓孩子認識「蘋果」這個詞彙,除了指著圖畫說名字,還可以這樣做:
01、準備不同顏色的蘋果:紅的、青的、黃的……讓孩子知道,「蘋果」不只有一種樣子。
02、討論蘋果的特性:觀察它的外表、摸摸它的形狀、聞聞它的香氣、咬下去的聲音與口感。
03、切開蘋果:問孩子「你看到什麼?」感受剖面紋理,品嘗不同部位的甜度。
04、用蘋果拓印畫圖:在紙上蓋出一個個果實圖樣,讓語言連結到創作的樂趣。
05、一起動手做料理:做蘋果醬、烤蘋果派,讓語彙與生活融合。
06、搭配其他食材:例如沾花生醬,談談味道和口感,「哇,好黏喔!」
07.做一顆假的蘋果:用黏土捏一個,與真的蘋果比較。
08、談真假差異:我們可以吃真的,但假的只是模型。這裡就出現了「解釋」和「分析」的概念。
09、加入更多水果:柳丁、香蕉、葡萄……每一種都能帶出新的感官詞彙與比較對話。
10、觀察果園影片:看看水果的生長環境、採收方式,將語言延伸到更大的世界。
11、討論水果的滾動方式:圓的、長的、重的、輕的……為什麼會這樣?語言開始與邏輯連結。
每一項活動都在不知不覺中,讓孩子用全身去「經驗語言」。
不急著教,而是陪著感受
在這樣的互動裡,我常提醒父母:當你看見孩子做不好、卡住了,先別急著「幫」。比如握著孩子的手做勞作,乍看是協助,實際上可能是「取代」。孩子若失去了犯錯與摸索的空間,也容易失去學習的興趣。
語言的學習,是一場願意犯錯、願意嘗試的旅程,而我們能做的,是創造安全、豐富的對話環境。
日常生活中的語言陪伴建議
這裡有幾個實用的小技巧,陪你慢慢走進孩子的語言世界:
01、說簡單的句子:像是「你餓了嗎?」而不是「你想不想吃個三明治?」
02、慢慢說:給孩子時間去理解。
03、不一定要眼神接觸:孩子短暫看你一眼,其實已經很好。探索世界的腳步總是忙碌的。
04、避免太複雜的提問:孩子可能會以最短的回應來「逃脫」你問的問題。
05、純粹的玩耍時間:讓孩子帶領你進入他的遊戲世界。
06、少問問題,多觀察與敘述:取代「這是什麼顏色?」用「你剛剛把藍色卡車停好了喔!」來引發語言。
07、用說話來示範感受與描述:像是「我的車小小的、黃黃的,很快喔!」
08、示範思考過程:「我的車輪掉了,我來想想怎麼修……」
09、安靜的陪伴也很好:你不說話,也是一種等待孩子發聲的邀請。
語言,是用來連結與分享的
語言,不只是詞彙與語法的累積,而是感覺、關係與意圖的傳遞。每一次真實的互動、每一次溫柔的等待、每一次願意放手讓孩子試錯,都是對孩子語言發展最深的滋養。
從一顆蘋果開始,孩子的語言世界,可以無限延展。
語言,不只是詞彙與語法的累積,而是感覺、關係與意圖的傳遞。每一次真實的互動、每一次溫柔的等待、每一次願意放手讓孩子試錯,都是對孩子語言發展最深的滋養。
從一顆蘋果開始,孩子的語言世界,可以無限延展。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歡迎您提供意見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