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川普與 小羅伯特·甘迺迪(RFK Jr.) 的核心指控
川普團隊認為,美國正處於一場「慢性病流行」中,自閉症發病率的上升並非診斷進步,而是環境中毒。
1. 疫苗:儘管科學界已多次否認,RFK Jr. 仍堅稱疫苗與自閉症有關。
論點: 認為疫苗中的成分具神經毒性。
政策方向: 宣稱 CDC 隱瞞數據,誓言解密檔案並重新審查疫苗接種時程,暗示目前的施打頻率對兒童過於沈重。
2. 普拿疼(Acetaminophen):這是近期最新的攻擊目標。RFK Jr. 引用部分實驗室理論,將常用止痛藥推上風口浪尖。
論點: 認為乙醯胺酚會消耗人體內的抗氧化劑(穀胱甘肽),導致嬰幼兒或胎兒的大腦難以排除毒素,進而引發自閉症或 ADHD。
影響: 這一論點讓許多孕婦與家長對「發燒該不該吃藥」產生極大恐慌。
二、 醫師與科學界的強烈反駁:針對上述指控,美國兒科學會(AAP)與主流醫學界提出了基於數據的嚴正反駁。
1. 回應疫苗論:數據打臉: 硫柳汞早在 2001 年就從兒童疫苗中剔除,但自閉症確診率在過去 20 年仍持續上升,證明兩者無關。
樣本證據: 涉及全球數百萬兒童的大規模研究反覆證實,接種疫苗與未接種的兒童,自閉症發生率完全相同。
2. 回應普拿疼論:醫師強調,將「相關性」當作「因果性」是非常危險的。
干擾因素: 孕婦吃普拿疼是因為「發燒」或「感染」。醫學已知高燒本身就會傷害胎兒神經發育。因此,造成問題的往往是疾病本身,而非藥物。
不吃藥更危險: 若孕期高燒不退,胎兒面臨神經管缺陷、流產的風險,遠高於乙醯胺酚未經證實的潛在風險。目前它仍是孕期最安全的退燒選擇。
三、 為什麼這個論述會流行?
不吃藥更危險: 若孕期高燒不退,胎兒面臨神經管缺陷、流產的風險,遠高於乙醯胺酚未經證實的潛在風險。目前它仍是孕期最安全的退燒選擇。
三、 為什麼這個論述會流行?
如果科學證據如此明確,為何川普的論點仍能獲得共鳴?
給「未知」一個答案: 自閉症成因複雜(基因+環境),醫學界至今無法給出單一解釋。川普陣營提供了一個簡單的敵人(藥廠、疫苗),讓焦慮的父母有了宣洩出口。
體制信任崩塌: 經過新冠疫情與鴉片類藥物濫用事件,民眾對 FDA 和 CDC 的信任度降低,容易相信「當局在隱瞞真相」的敘事。
那麼,我們該如何看待與行動?
身在台灣或關注此事的我們,應保持理性,避免陷入政治化的恐慌。
給「未知」一個答案: 自閉症成因複雜(基因+環境),醫學界至今無法給出單一解釋。川普陣營提供了一個簡單的敵人(藥廠、疫苗),讓焦慮的父母有了宣洩出口。
體制信任崩塌: 經過新冠疫情與鴉片類藥物濫用事件,民眾對 FDA 和 CDC 的信任度降低,容易相信「當局在隱瞞真相」的敘事。
那麼,我們該如何看待與行動?
身在台灣或關注此事的我們,應保持理性,避免陷入政治化的恐慌。
1. 分清「相關」與「因果」
自閉症確診率上升,同時疫苗與藥物使用也在增加,這兩者可能只是平行發生,並無因果關係。診斷標準放寬與篩查普及才是確診率上升的主因。
2. 理性的風險評估
醫學決策是權衡「利與弊」。
給家長的建議: 如果孩子或孕婦發高燒,「不退燒的真實傷害」絕對大於「藥物的理論風險」。請勿因網路言論而拒絕必要的醫療處置。
3. 諮詢專業,尋求科學根據
自閉症確診率上升,同時疫苗與藥物使用也在增加,這兩者可能只是平行發生,並無因果關係。診斷標準放寬與篩查普及才是確診率上升的主因。
2. 理性的風險評估
醫學決策是權衡「利與弊」。
給家長的建議: 如果孩子或孕婦發高燒,「不退燒的真實傷害」絕對大於「藥物的理論風險」。請勿因網路言論而拒絕必要的醫療處置。
3. 諮詢專業,尋求科學根據
川普政府或許會改變美國的衛生政策,但全球醫學共識(包含歐洲、亞洲的獨立研究)並不會因此改變。面對健康疑慮,請諮詢您信任的臨床醫師,而非依賴政治人物的廣播或推特。
政治有立場,但病毒與生理機制沒有黨派。在喧囂的時代,相信經過反覆驗證的科學方法,才是保護家人的最佳防線。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歡迎您提供意見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