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2月23日

照顧弱勢 台大醫堅持:甄選名額不能太高

臺大醫學院院長楊泮池認為,甄選入學從自傳的包裝、面試的應對進退、對弱勢孩子都比較不利,堅持保留七成名額,給指考分發的考生,讓弱勢孩子也能成為台灣社會的醫事人才。

有些學校甄選比例拉的很高,不一定照顧到弱勢,弱勢小孩比較不會應對進退,在甄選制度中明顯不利,不會應對不一定不是好醫師,只要有機會給予訓練,日後對社會也很有幫助。

Zora Cho 對於這樣的論點,不少國立大學持保留態度,教育部也不認同,認為甄選入學對於平衡城鄉差距確實發揮一定效果,如何多元挑選合適的學生,可以從精進甄選技術加以改進。

高俊傑 基本上我贊成楊院長的論點,從周遭朋友的孩子考大學的歷程可以觀察的到。
如我們再用已入學的學生做分析,以數據驗證楊院長或教育部觀點,哪個是正確的。


馮淳毓 我倒是認為,甄選入學有可能測出學生目前的「實力」
但傳統考試方式比較能測出「潛能」
畢竟願意苦讀的學生,通常也比較吃苦耐勞......

因為很多校系在面試的時候,其實不大重視"興趣"
而是著重在實作能力這一塊
這是很可惜的事


葛泥土 城鄉差距與弱勢者,是兩個有相當交集的群體;但是城鄉差距應該是指文化刺激的差距;是社會性的問題,弱勢者是比較個人性的,就醫師的背景言,出身弱勢的醫師或許確實比來自鄉間的醫師更能有同理心面對窮困的對象,這是好醫師‧‧.‧因而不無道理;但是對於社會今天在政治面所強調的城鄉差距言,則弱勢觀點似乎沒有扣緊問題‧‧‧也就是,由鄉村出身的醫師是否比較會回到需要醫師的貧困鄉村去‧.‧‧或是另一種社會面的考慮‧.‧.‧而來自都市的醫師是否比較不容易投入急需醫師的鄉村呢‧.‧‧或者我們現在已經沒有這種鄉村了‧.‧‧這應該是大家可以嚴肅討論的問題 泥人有感

Zora Cho 我家哥哥的數學資訊能力有一定水準。但是他的口語能力反應比較慢。思考也非常縝密要求精確才作答。所以甄試對他不利。
相對的有些亞斯非常擅長說理,反而能有傑出表現。

這些都沒有標準答案。
我只是猜測甄試訓練經驗較為貧乏的偏遠地區,經濟條件較弱的族群會比較吃虧。
我喜歡這些討論,希望有些問題能藉由討論得到關注甚至被解決。


陳佳慧 其實醫界也有一些亞斯的朋友...但我相信甄試對他們來說很不利...但他們成為主治醫師的時候 除了常被投訴之外 他們是很有勇氣據理力爭的 而且他們通常醫術跟專業都不差 所以最後會變成很厲害的醫學法律專家..想當年他們全部都是僅靠聯考制度上去的 鄉下的孩子要出醫師 也是靠智商高的參加聯考...不管怎樣的甄選方式 都會遇到不善言詞但是醫術高明的醫師的 所以並行但不要過度開放名額才是途徑

Vivian Li 繁星才會拉近城鄉,甄試看備審資料,對鄉下的學生反而不利,因為,鄉下地方各項比賽要勝出(國際、全國競賽)太困難了但是,繁星能進入好大學,進去之後實力是否有辦法趕上其他人,這也是一個大問題~

魏敏慧 現在參加甄試的費用極高,一個學校動輒1000-1500元不等,又要舟車勞頓到處奔波,對家境清寒的家庭是一大負擔~
以前的聯考不必須花費這麼高的費用,考上了自己的興趣會讀書,考不上自己的興趣科系還是會想辦法讀畢業;至於某些能力我認為可以靠訓練加強,也不能一開始就做過多限制條款!


Cristiane Hsu 話雖如此,可是不會應對的醫療人員容易跟病人和病人家屬有溝通的問題,造成一些原來可避免的醫療糾紛。我的溝通能力讓我實習時跟病人和家屬相處融洽,讓治療過程更加順利。還有,幫弱勢保留席次是過於單純的想法,就算這樣拉火車尾進去第一學府,接下來的路也會很艱辛。就像我是我的指導教授收的第一個不會語音分析和合成的學生,剛開始我也覺得很榮幸可以入取像UCL這麼好的學校,但是過完第一個月,我就很想休學,我對語音聲學一知半解,要如何做語音聲學研究?但教授沒放棄我,還有一位非常照顧我的同學不斷的替我惡補,加上我快速看完約50篇 paper,所以半年後的今天我終於完成了研究設計。但是我現在一想到下個學年要開始做語音合成,就挫在等~~~ 壓力大到我腸胃不適又爆瘦,臉上冒痘痘還常常做惡夢。一枝草一點露,每個人先天資質不同,又何必搞一些機制來達到表面上的公平?人生沒有僥倖,只有一步一腳印。我歷經過了,所以也懂了~~~


tw.news.yahoo.com
每年從學測成績寄發,就展開甄選入學的階段。不過,臺大醫學院院長楊泮池認為,甄選入學從自傳的包裝、面試的應對進退、對弱勢孩子都比較不利,堅持保留七成名額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歡迎您提供意見看法,

推薦閱讀

Related Posts Plugin for WordPress, Blogg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