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以前曾經在幼兒園工作過7年,之後就離開幼兒園出來做到府育兒諮詢。
跟一般可能大家知道的那種教人家怎麼帶孩子,因為就是太常被問到這些教養的問題,然後我在幼兒園的時候我也發現,我滿喜歡這樣的工作的,所以就延伸到後來。我有接講座。目前的主業是帶一群家長去公園散步野餐。
家長一開始來的時候,我就會適度的讓他去瞭解他孩子的特質是甚麼。像有的孩子一開始來他就開始亂跑,我就跟媽媽講說:沒關係 妳就先跟著他,慢慢孩子探索的差不多的時候,我就會跟媽媽講說:媽媽 妳要不要坐下來?
因為她坐下來的時候,她就發現孩子會走到一個點,他會回過頭來看。可是如果媽媽不知道,沒有發現他的孩子已經可以停下來,她還繼續追的話,小孩就會繼續跑。所以我會適時的看孩子跟家長的狀況,做一些適時的提點。
想要知道怎麼樣有更好的方法去跟孩子互動的人,要提出申請就可以做這件事,可以線上預約。
會想要跟預約的,都是一些滿厲害的家長,不乏一些他可能也是教育工作者,甚至有的人也是社工師之類的。因為他們已經用了各種方法,都沒有辦法照顧他的孩子,他就只好找我,他們的想法就是找一個比較有經驗的人,來跟他們分享怎麼教孩子。
服務的對象大概都是以1到3歲為主,小孩就是容易爆衝的不聽使喚的,不好好吃飯的,有情緒問題的之類的。不過我這邊接的都是一般的孩子,可能那個嬰兒都一直不睡覺。有時候是家長太緊張,有的我會跟他講說,沒關係你就是抱著他睡吧。因為媽媽真的要休息,媽媽如果不休息他會惡性循環。
有的是的確是需要找專業的醫師,也會根據我的經驗給他們一點建議。我不會絕對跟家長講說你的孩子沒有問題,我的說法通常就是說"你可以再試試看"可是已經超過你能力負荷的話,你要趕快去找專業的資源來協助你。
超過能力負荷就是媽媽已經可能開始會焦慮,已經沒有辦法控制自己的行為了,那種狀態就是媽媽已經沒有辦法控制自己了。所以另外一半就很重要了,他們其實常常找我去都是會先生一起的。
有很多媽媽跟我講完話都哭了,大部份我都會跟媽媽講說,歡迎爸爸一起參加我們的討論。也有媽媽她是偷偷的找我,會遇過這一種。現在爸爸比較願意參加這種講座了,跟以往比起來其實有增加的趨勢。爸爸真的很重要,因為其實爸爸主要是那個支持的人,不管是對媽媽 或是對孩子,一般爸爸有參與的話,諮詢的結果都會比較好。
我有一次本來是要去處理孩子的狀況,結果到後來我們是在做有點像婚姻諮商,因為我發現他們小孩根本沒有問題,主要是他們夫妻兩個人教養的觀念差異,想法真的很不一樣,他們非常互補,但他們找不到合作的默契,所以我那一次的諮詢就變成是我當他們中間的翻譯者。
然後我讓媽媽知道說,你們不需要去爭誰對誰錯,而是我們怎麼樣找到共通點。因為我們都愛孩子,我們怎麼樣找到共通點。你做你能夠做的,我做我能夠做的,然後我們可以變成是合作的關係。就像我的書的副標題是"怎麼樣跟孩子和好"我認為其實夫妻關係是優先於親子關係的。
所以看起來我們今天在講育兒顧問到家的這個部分,其實就是希望一個家庭的參與,然後希望更多家庭的參與,大概是朝這個方向走。尤其是如果教養的觀念一致,確實會整個影響到我們整個快速地比較有好的諮商或溝通及成長。
像我的親子團,就是讓媽媽們可以互相支持,因為我覺得我一個人沒有那麼大的力量,可是如果親子團就會凝聚一些這樣的想法相近的家長,他們就可以互相傾聽 互相支持互相加油打氣,然後就不會覺得帶小孩那麼累。
所以其實這個部分連結到我自己帶的大樹叔叔到府育兒諮詢社團,到後來一個團體同質性的共同支持。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歡迎您提供意見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