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次,當我們想要踩孩子的情緒地雷,自己必須要很清楚知道,你踩地雷的目的,到底是為了什麼?(別沒事找事做?!)
例如目的在於讓孩子針對他所嫌惡,所敏感的事情,藉由系統減敏感的方式,循序漸進,讓孩子可以逐漸的接受,以及調適被要求的事情,或迎面而來的刺激(例如對方的動作碰觸或言語刺激)。
踩地雷,基本上,選擇的時機,主要在於一對一,或者是一對少的情況下,例如父母、輔導室、資源班、特教班、心理師、治療師、醫師等,來進行踩地雷。如果是班級老師面對全班的教學,這時並不建議,以免妨礙老師教學的進度。
我們得要很清楚的知道,孩子的身心特質,特別是對於特殊需求孩子(例如自閉症、亞斯伯格症等),我們必須瞭解孩子對於哪些事物,他的情緒反應會出現過度的激烈反應。
踩地雷,最是忌諱毫無章法的亂踩一通,也絕非自己莫名奇妙的,踩了地雷也不自知(這種情況最可怕,孩子的地雷不時連環爆)。
再次強調,我們需要有明確的目標,例如踩地雷是希望提升孩子的抗壓性、挫折忍受力等。
在踩地雷的過程中,我們必須要適時的留意,孩子的情緒反彈。你踩的多重?孩子的情緒反彈有多大?
舉個例子,假如現在我們要放五塊石頭,壓在孩子的腳上,當你放上第一塊石頭,他可能輕輕叫了一下。
這時,你會開始評估,我要不要再放第二顆。
當你決定把第二顆石頭又放上去了,孩子比剛才叫得更大聲一點。但是,以你的觀察與評估,孩子似乎還在可以接受的反應範圍內。這時,你索性一次把五顆石頭全都放了上去。
頓時,你發現孩子不只尖叫,狂叫,更是歇斯底里,狂罵三字經,口出穢言,掀桌,或甚至於對你動手。
也就是說,這五顆石頭對於孩子能夠承擔的刺激,已經超出他的負荷。
我們再回到剛才的情況。
當我們放上了第二顆石頭,假如我們覺得已經來到孩子情緒可以承受的臨界點。這時,我們就會暫時停在第二顆石頭。
接著,我們可以透過注意力轉移,讓孩子進行其他的活動,或他感興趣的事,讓孩子的情緒可以慢慢地緩和下來。
隨後,在適當的時間,我們再視狀況,來重複以上的動作。第一顆、第二顆、第三顆。依此類推。
我再舉一個例子。
例如以亞斯伯格症孩子來說,當你沒有按照他認定的遊戲規則玩,他的情緒很容易上來,很容易爆雷。
在遊戲過程中,我們全程按照他的方式,這時孩子情緒平穩。
現在開始,第一次改變遊戲規則,沒有按照他的想法,這時隱約觀察到孩子的情緒已經漸漸浮現。先點到為止,再順著他認定的遊戲規則進行,他的情緒漸漸緩和。
這時,發動第二波踩地雷的攻勢,再次改變遊戲規則,孩子的情緒又開始騷動。你的判斷,孩子的情緒依然在你可接受的範圍內。持續加碼,繼續改變遊戲規則,再觀察孩子的反應。
當你發現,孩子的情緒即將引爆(特別留意孩子的眼神,表情,動作,姿勢,聲音,音量等變化),這時見好就收,再次回到他所認定的遊戲規則。再依此類推。讓孩子逐漸接受他所認定的事情被改變,以增加他的彈性。
本文經王意中老師授權轉載。
...................
延伸閱讀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歡迎您提供意見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