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9月11日

常見問題QA~家有兩個學生相差兩三歲,您會選擇參加哪一場班親會? 有無特殊兒選擇會一樣嗎?

迎接新學年的第一學期,家長只有一位能出席班親會,到底要參加哪一場著實為難。

  • 有人說為了公平起見,各分一半時間,跑場。
  • 有人說要先了解流程、主題,視重要性跑場出席。
  • 有人說小學 每兩年會換一次導師。 所以如果孩子的老師,沒有改變是同一位,因為早已經熟悉,所以班親會就可以先跟老師約,提早個十幾二十分鐘。以孩子遇到新導師的班級為主,優先去了解新導師的方式。誰換導師,就優先去。

但,如果家有特殊兒呢? 

  • 以前外子在海外工作,我會分身乏術,所以參加比較需要溝通的孩子的場次,長子確診拿輕度自閉手冊,我大部分都優先參加,他的需要跟老師大量溝通的場次。但是老二該學年度有需要溝通的事項比較多,例如將要大考或是學習倦怠的話,我就會參加老二的場次。

但不管是參加哪一場親師交流,我都會事先告知另一個場次的老師我的困難,也寫字條感謝老師。孩子換新導師,我會傾聽班親會時,老師的囑咐走向,然後花時間去認識別的家長。

  • 詢問過其它有特殊兒童的家長,他們的回答多數是主要照顧者會參加有特殊兒的那班非主要照顧者會參加普通孩子的班級,這個角色多數由父親擔任。
  • 有兩位特殊生孩子的家庭,主要照顧者會優先參加適應比較不穩定的那一班。有的家庭的主要照顧者會一人跑兩場,先去上學年狀況比較多的班級。
  • 有特殊生家長表示會先參加新生的跟一般生的懇親會,特殊生的反而不需要全程參與,因為在開學前就會有開IEP(個別化教學會議),已經和導師有單獨見面討論過了,無須特意在懇親會中親師溝通。

跟老師溝通,不必一定要在班親會這天。但是,班親會的重要性不僅是跟老師溝通,有個更重要的重點是放在孩子跟孩子間,與家長跟家長間的交流,這天的觀摩可以幫助自己跟孩子,理解孩子的學習環境。 

家有隱性障礙孩子的家長,可以藉此與家長的溝通,從自身與其他家長的溝通做起,搭起人際關係的橋樑,讓孩子有機會耳濡目染,學到人際溝通的第一步。

另外,我曾經在學校教過幾年書,也當過行政助理,以導師的角度來看,對大部分人來說,平日的溝通其實長期下來,比起班親會的溝通重要的多。

我自己是導師的時候,我對有家長黏著導師,只關注自己的孩子,會產生擔心~ 因為他們看不到別人的存在他們需要學習尊重他人,整理好自己想知道的重點才去參加班親會。畢竟導師的身分,需要認識的是數十個孩子,數十個家庭。

另外我也要說我自己在當導師的時候,不會也不能參加自己孩子的親師懇談,畢竟我要對自己教學的班級負責。

關於這點曾有人提出,「如果老師自己不參加自己孩子的班親會,就是不夠格的家長,也會是不夠格的老師」,關於這點我個人是不認同的,當導師這個工作,著重的是班級經營管理,這個工作是要對數十個家庭負責的,我到現在離開教育職場多年,還是覺得教育是百年樹人的工作,懇親會這天對導師來說,須以工作為先。

我的兩個孩子,現在分別是29歲跟27歲,有的想法是我不必開懇親會後才產生的。我甚至希望能重新彌補空缺,我想加入「詢問孩子的意願這個選項」,而不是僅有自己的決策,如果有機會重來,我希望加入這個選項,跟孩子談他們的期待,加入我的考量。
...........................
延伸閱讀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歡迎您提供意見看法,

推薦閱讀

Related Posts Plugin for WordPress, Blogg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