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月16日

在責備照顧者之前,你知道他們努力過多少嗎?特教老師文

期末這段時間的特殊教育鑑定一共接了七個個案,四個國小升國中轉銜、三個校內新轉介。先說說校內這三個孩子吧!


三個七年級被新轉介出來的孩子中,兩男一女。兩個男孩都是入國中後,在班上有些在課堂上愛聊天、傳紙條、帶點「無傷大雅」的違禁品、偶爾站起來走動的干擾行為,加上成績不太好,就被導師跟家長溝通後轉介出來了,轉介之後其中一位由家長帶去公立教學醫院,已取得確認的學習障礙結論。

另一位由我們施測的結果,大概也有七八成的可能性。女孩則是從學前一路以來都是乖乖牌文靜溫和的小女生,導師除了課後指導、家中也一直很努力在指導她,但數學成績怎麼樣也都是全班墊底。家長在國小升國中的七月份帶了女孩去做完整的衡鑑與評估,在醫療院所早已取得了確認的學習障礙的結果。

為什麼這麼明確嚴重的個案,到現在才轉介出來?這個問題不要問我,我也不知道。

但經過和三個孩子照顧者的訪談,我得到一個結論:在責備照顧者之前請先了解他們努力過多少?

簡單說說這三個孩子,每一個家長在訪談的過程,我都忍不住揪心、難受。

有一個孩子從小活動量就大,學前和國小有幾次機會到醫院接受評估,但測驗結果都在臨界值,前一次認為沒有藥物需求作結,後一次給了藥物,但孩子試了三個月因為不見效(讀寫字的問題用藥也不能改善啊)而作罷。

另一位男孩因為家中是跨文化的異國聯姻,一方不重視學業成績本是好事,但一方所觀察到,基本認字都花耗比一般孩子長的時間,連母語的b、d都要靠手勢、動作才學會。

最後的女孩,從母親表示從小帶女娃兒打疫苗、生長發展評估時,媽媽總是憂心,但小兒科醫師總是回應「孩子沒問題,媽媽放心」;國小也因為導師建議而轉介到醫院評估,仍然是邊緣未達,建議家長買感統刷、多和孩子說說話。

基本上,三位受訪的照顧者絕不是那種放在孩子問題逃避忽視、視而不見、不聞不問的,在他們的成長經驗也有許多老師提出提醒和關心,也有機會有醫療專業介入,但就是沒有在那些當下有更多證據和看見。

然後,然後孩子就長大了。

這三個孩子除了教師、輔導老師、家長的訪談,我們也都一併施作了基礎學業能力的檢測,加上對孩子的晤談和觀察、作業樣本的分析,初步判斷都極有可能是特殊教育服務的對象,不過這次通過大概也只能拿疑似資格和身份。

疑似?只是疑似?沒有關係,對照顧者和孩子而言,總是一個開始。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歡迎您提供意見看法,

推薦閱讀

Related Posts Plugin for WordPress, Blogg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