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好不容易熬過了職能治療師資格的實習及國考,目前我在長照居家復能執行業務一年半。即使現在還滿快樂的也被需要,但是我的心裡有一點點遺憾。
比起我其他的同學,可以長期在一個單位待上很久,跟同事有良好(或是互相鬥爭)的互動,或是他們可以在精神科病房做出一個嶄新的體制來說,我的能力就顯得比較弱一點。
比起我其他的同學,可以長期在一個單位待上很久,跟同事有良好(或是互相鬥爭)的互動,或是他們可以在精神科病房做出一個嶄新的體制來說,我的能力就顯得比較弱一點。
至少就前者來說,雖然我可以表面上跟大家維持普通好的互動,但也許升官之類的事情就輪不到我。即使我很努力地想要表現出自己能力很好的樣子,但在職場的人際關係輸了,一些人際紅利就跟我沒什麼關係了。
後者是在一些領域,我的同事們可以做出很有活力的活動,但我在規劃及帶領一群個案的能力就會顯得比較弱,至少我在帶活動前必須經過很多的演練,也許得把今天要說什麼寫下來。
但是,在精神科及小兒領域裡面,突發狀況及被挑戰的情況非常多,而且他們通常挑戰的並不是知識,而是你會不會給予正向的反應。
但是,反應較慢的我經常就是呆住,然後就沒有然後了。
久了就會被看破手腳,精神科及小朋友對這一方面很敏感的,幾乎沒有什麼挽回的餘地,這一方面的反應能力一旦出了社會也不太會有人再指導或是訓練你。
深知自己有這樣弱勢的我,我選擇了生理職能治療,至少生理疾患的個案他們的反應相對好預測,而且很多時候是老人家居多。
但生理職能治療也會有同事的互動,至少在傳統的醫院及診所人際互動密度很高,你必須跟醫生及其他治療師互動,若待在一個地方太久,人際互動的弱勢又很容易被看穿,這是我當初也非常傷腦筋的地方。
幸好我出來的時候是長照2.0居家復能起飛的時候(雖然現在進入了寒冬,但對我來說這個環境還算是相對友善,只是薪水會隨著案量減少而變少)
居家復能的工作形式為治療所派案給治療師,治療師去你家服務,每次30-50分鐘,所以互動的人就少了其他的治療師,變成直接跟老闆溝通及案家溝通。若跑輔具評估就會多一個輔具中心的督導。
只有必要的工作溝通及案家溝通,還有督導跟你說報告哪裡要改,事情就變得簡單多了。
案家會表示他們的需求,那我就分析個案的優勢及劣勢,盡力讓他們達到他們想要做的事情。若目標達不到,我會直接用學理的方式告訴個案為什麼不可行,也許要改用其他的輔具或是改造環境,以及做其他的訓練。
雖然還是有遇到家庭支持及認知狀態不好的個案,但比起精神科及小兒經常要使用話術或是有趣的事情來引誘個案執行活動,或是處理他們大量的突發狀況來說,生理疾患的患者相對穩定許多,至少給相對應的處置就會有大概的成效,即使一些合併失智症的老人家不一定會照著你的做。
但多數老人家都會照著做,一旦收到處置的成效他們會對進入家庭處置的治療師非常尊敬。認知狀況不好的個案,在給予一些基礎認知互動的情況下也會增加清醒度,那增加了清醒度後也等同說服了個案家屬執行相關的處置。
比起去說服個案來說,用症狀及功能的改善來告訴個案處置是正確的請照做,對我來說比較輕鬆。
我要練習的,從我的社交技巧(當然啦,社交技巧還是需要的,若你是很可愛的孫子系角色,阿公阿嬤還是會很愛你的)變成了臨床處置技巧。若臨床處置技巧越好,我的社交問題就可以被彌補。而且,因為時間只有30-50分鐘,社交互動的需求又大部分的降低了。
你只要表現出你的專業,你關心個案的態度,30-50分鐘差不多就結束了。
在他們感覺社交的違和感之前,你就已經離開個案住處了,下個星期再見。
甚至只有輔具評估的話,可能這一次見完就不會再見了。
比起傳統職場而言,我可以把我的弱項藏起來,做我會開心的事情,我相對快樂。
但也曾經有老師告訴我:「我認為你應該繼續練習與其他人相處。」畢竟他們認為我的成長潛力還是很大,應該要去挑戰自己的社交既能讓社交技能更完善。
這些我當然知道,若我持續練習也許走精神科及面對小朋友的能力會更好,但那樣會相對痛苦很多。
有快樂的職場及不快樂的職場,你都要工作30年,理所當然的是選擇自己工作會快樂的職場吧?
要磨練弱勢和發揮優勢的職場,理所當然的會想選擇發揮長才的職場吧?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歡迎您提供意見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