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8月1日

從溝通困難到發熱發光:三位自閉青年的生命故事與各種陪伴的力量

我認識的ASD的孩子有數幾百個,每個孩子都有不同的成長歷程。 比方說知名的游高晏在 2歲半時,被確診為重度自閉症合併多重障礙,他至今無口語能力。
變好變壞因素環環相扣

但7歲學用打字溝通,寫作成為他與世界溝通的方式。到他 11歲時,已出版自傳《我和地球人相處的日子》, 現在清華研究所中文碩班。他的成長過程,有家長老師醫師心理師陪伴著,不是單一支援。(類似經歷還有著名的東田直樹) 

再則是蔡傑,約2歲多時,蔡傑被正式診斷為重度自閉症,語言障礙明顯。3至4歲年齡段的診斷報告指出,他呈現重度自閉症伴隨智能障礙、不會社交互動,出現嚴重自我刺激行為, 

2025年7月30日

放手的代價?以運動介入ADHD共病亞斯伯格症歷程與大學轉折/施靜琪文

最近接觸了MOE的計畫,整理資料時,翻出兒子兩年多前的比賽影片。那時的他,奮力一躍,打破全國紀錄,取得亞錦賽與世錦賽的蹼泳400公尺雙蹼A標參賽資格。
放手的代價?以運動介入ADHD共病AS歷程與大學轉折

再看看眼前這個在暑假裡「躺平」的少年,我這個母親,不禁陷入自責。從七歲被診斷為ADHD、疑似亞斯伯格症,一直到十二歲重新評估後確診為自閉症,一路上,我們經歷了無數晨昏的奔波。

早晨五點半,我為他準備早餐;六點,我開車從林口送他到清溪國小的泳池晨訓,傍晚再接他回家。這樣的日子,從小學持續到高中,整整七年,2555天。

2025年7月29日

什麼是神經多樣性?

你是否曾經遇過一個人,說話的節奏和你不太一樣?或是一個孩子,總是對聲音、光線特別敏感?又或者,有些人總是對細節特別著迷,卻難以和人閒聊幾句?這些現象,也許正是神經多樣性的展現。
AI圖檔

神經多樣性(Neurodiversity),是一種從尊重差異出發的理念。它主張:人類在思考、感知、學習、溝通和行為方式上,原本就存在著自然的差異,這些差異不是錯誤,也不是缺陷,而是人類多元本質的一部分。

就像生物多樣性讓這個世界更豐富、具韌性,神經多樣性也是大腦的多樣性,共構了這個社會的豐富面貌。

這個概念最早由澳洲社會學家朱迪・辛格(Judy Singer)在1990年代提出。起初,她想為自閉症者爭取一種不帶偏見的理解視角。隨著這個理念的發展,它也逐漸涵蓋了ADHD、閱讀障礙、妥瑞症、語言發展障礙、動作協調障礙等多種神經發展特質。

掌握語言的開始:從一顆蘋果出發(提恩如老師摘譯)

語言的學習,不只是背單字、念句子,更是透過感官與世界真實互動中慢慢醞釀出來的。尤其對於發展中的孩子,語言不是教出來的,而是「活出來的」。
AI製圖

如果你正陪伴著一位對語言還在摸索的小小探索者,不妨從一顆蘋果開始。
 
一顆蘋果,引出一整個語言世界。

你想讓孩子認識「蘋果」這個詞彙,除了指著圖畫說名字,還可以這樣做:

01、準備不同顏色的蘋果:紅的、青的、黃的……讓孩子知道,「蘋果」不只有一種樣子。

2025年7月26日

指貓為馬?AI會不會亂說話?亞斯星來的殺人鯨文

大型語言模型,像是 ChatGPT,從 2024 年開始席捲全球。也許你聽過,也許你還沒接觸,但一個核心問題始終縈繞在 AI 使用者心中:AI 究竟會不會說謊?這個問題,其實比「自閉症會不會說謊」要來
指貓為馬?AI會不會亂說話?殺人鯨文

得容易一點。

結論是:他不會故意欺騙你,但他會一本正經地亂講話,而且是看起來超有自信的那種。

AI 可能會很誠懇地告訴你:「根據拉斐爾在 1995 年發表的論文《The Big Orca》,每天攝取超過 70 公升的氰化物可能導致死亡。」(澄清一下,這是我亂掰的,不是 AI 講的。為了防止有人信以為真,我特地講得荒謬一點。但每天攝取這麼多氰化物真的會死掉。)

AI 會講出這種句子,是因為它的設計原理本來就不是「找出真相」,而是「拼湊出一個看起來合理的句子」。詳細原理因為這裡不是資訊頻道,我就先不深入說明。但總之,這不是你換用一個更厲害的模型就可以完全解決的問題(模型廠商確實一直在努力提升正確率,但錯誤依然會發生)。

作為使用者,我們如何辨別資訊的真偽?

2025年7月25日

身心障礙者考取公職後的正式任用流程說明

通過「試用期」,確實有機會正式公務員,但還要符合以下條件哦!

首先先來了解一下,什麼叫「通過試用期」?這表示:

1、在試用期間(通常3到6個月)內,經由主管機關考核,表現符合該職位的工作要求與態度標準。
2、 主管單位需填寫考核報告,並由上級人事單位核定「考核合格」。

通過後會得到什麼呢?

1、才會正式「銓敘」(依公務人員法規給予正式職等與年資)。 
2、成為編制內的正式任用公務員,享有完整的公務員保障(如年終、退休、公保等權益)。

但是如果試用期「未通過」呢?

1、即使前面考試過了、訓練也通過,仍無法取得正式任用資格。
2、等於「試用不合格」,依法不予任用,就像一般聘雇人員被「試用期解僱」的概念。

補充說明:身心障礙者的試用期也會評估這些項目:


考取公職後,再通過3到6個月試用期,且「考核為合格」,並且完成所有相關任用程序,才可以成為正式公務員。。

【一位孩子的公職考試經歷:當「鐵飯碗」不再是保證】劉宛青老師口述花媽整理

最近發生的一個案例,讓我深刻體會到——當我們討論孩子是否該走公職這條路時,不只是看學歷或考上與否,更應關注他實際的工作適應能力。

這位年輕人,從小學經歷亮眼,高中考上第一志願,大學也就讀於前段的國立大學。去年,他成功考取新北市某一公務單位的職缺,是透過「一般高補考」的方式錄取。
 
【一位孩子的公職考試經歷:當「鐵飯碗」不再是保證】

他先後完成了公務人員的基本訓練及單位的專業訓練,兩者都順利通過。

然而,真正進入職場後,卻發現他無法勝任單位交辦的業務。在試用期內,雖然單位有配合我們的建議,設計了明確的工作項目、可量化的績效指標,並調整為較具流程性的任務,但他仍然無法達成這些要求。

推薦閱讀

Related Posts Plugin for WordPress, Blogg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