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9月6日

搞不懂適當的距離感,自閉症孩子的個人空間與距離感教學/《發展障礙完全自立手冊/商務篇》

 一、個人空間距離表(大致基準)

1、對象距離家人、親密的朋友、情侶 約 50cm~1m(伸手可及)
2、熟人、同學、同事 約 1~2m(伸手也碰不到

《發展障礙完全自立手冊/商務篇》


3、不認識或關係不好的人 約 2~4m
4、公共距離(演講、公開場合) 4m 以上

二、為什麼難以掌握距離感?

  • ASD特徵:對於情境和他人感受的變化不容易察覺。
  • 差異表現:有的人距離感過小,容易覺得對方「太近」或「太遠」都不舒服。
  • 結果:容易引發誤會,例如坐太近被懷疑有意圖,或退得太遠讓人覺得冷淡。
三、常見情境案例
  • 午餐座位:只要坐在別人旁邊,就可能被投以異樣眼光。
  • 狹小通道:迎面遇到人時,若沒有先行讓路,容易造成對方不適。
  • 教室/食堂座位:有人靠近時覺得不舒服,會立刻移到其他座位。
  • 對方退後:自己沒察覺,還是持續靠近,導致對方壓力越來越大。


四、對策建議

1、座位選擇

  • 優先挑選有空位、與他人有間隔的位置
  • 若必須坐近,保持自然、不刻意靠攏。
  • 若沒有空位:就要保持不必要的緊張,避免讓自己與他人都感到尷尬。
2、互動距離
  • 與熟人保持約 1~2m。(伸手也碰不到
  • 與陌生人保持 2m 以上。
  • 若不確定,就觀察對方的表情和肢體。
3、通道情境
  • 狹窄通道若遇見對方,先停下來讓對方先過。
  • 避免與對方正面相撞。
4、察覺信號
  • 對方退後 → 自己也要停下。(如果對方再退一步,而自己還是不停往前,對方的壓力就會變得更大。相反的,如果對方希望靠近,而自己卻一直退後,也會造成「太疏遠了」的不安。)
  • 對方表情緊繃、身體後縮 → 表示距離太近。

五、重點提示

  • 個人空間會因 時間、場合、關係 而改變,沒有固定答案。
  • 先觀察 → 再行動,比急著靠近更安全。
  • 學會調整距離,就是一種保護自己、尊重他人的方式。
  • 保持「彼此都安心」的距離,比「誰對誰錯」更重要。
......................
延伸閱讀: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歡迎您提供意見看法,

推薦閱讀

Related Posts Plugin for WordPress, Blogg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