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9月14日

孩子的情緒出口在哪?初探向日葵學園、又一村與六合學苑設立目的、收受條件與服務內容

當家中的孩子面臨情緒或拒學困擾,家長們
總希望為他們找到一個能安心成長、學習的環境。

在台北,有幾個專門為這類孩子設計的園地,它們各有特色,能為不同需求的家庭提供協助。

本文將解析「向日葵學園」、「又一村(蘭亭書苑)」與「六合學苑」的服務內容,希望能幫助您更了解這些資源。

首先,我們用表格來快速比較這三個地方的主要異同:

項目 向日葵學園 六合學苑 又一村 (蘭亭書苑)  
設立
目的
協助孩子完成學業,在輕鬆氛圍下持續學習,最終取得畢業證書。 專收義務教育階段(國中、國小)的拒學學生,提供情緒行為專業支援 協助孩子完成學業,作為回歸學校前的中介復健過程。
收受
條件
日間留院,等同於住院。需經過見習與會談,孩子本人需明確表達「願意」。 需由東區特教資源中心轉介,且學生學籍需為台北市。高中生通常不收,除非是國中小曾服務過的舊生。 12~25歲罹患精神疾病、智能障礙、自閉症類群障礙、情緒障礙、懼學之青少年,由門診醫師轉介又一村醫療團隊評估,通過後入班。

【親師、師生、親子,宜共學、共進、集體共好!!】

一個班若有25個學生,那麼老師要照顧的不只是25個孩子。

導師其實會收到25個不同的家庭或社會的期待。每個人都有機會遇到國籍不同,單親。貧富差異。信仰不同。隔代教養。偷竊。家暴。身分階級等等不同的社會文化...

『孩子在學校會受到數十人影響,所以回家和在學校表現大相逕庭。』

有的孩子在學校壓抑,回家大爆炸。有的孩子在學校受不了刺激常常情緒失控,回家回到舒適圈,又變成個小天使。

想想妳如果是老師,妳除了教導課業,灑掃進退,班級經營外,您還需要具備什麼知能?

2025年9月11日

五個超實用的【神經多樣性,AI問答機器人幫手】/花媽卓惠珠和亞斯星來的殺人鯨共同製作

若有特殊需求學生的教育教養問題要問,歡迎使用以下我們為您們製作的AI幫手為您解惑哦!!

以下是由花媽卓惠珠亞斯星來的殺人鯨共同創建的AI問答機器人:

1、隱性障礙/神經多樣性幫手 https://reurl.cc/4NvNbj 


2、IEP 個別化教育計劃「會議」幫手 https://reurl.cc/bmamml
  • 協助家長以客觀、清晰的方式描述孩子的狀況,以讓參加IEP會議時知道怎麼跟老師描述孩子的狀況

3、三明治法則溝通幫手 https://reurl.cc/3Mpl6X
  • 三明治法則是用「肯定—建議—再肯定」包裝訊息的一種溝通技巧。先給予真誠肯定,再清楚提出具體可改進處,最後以鼓勵與信任收尾。此GPT會協助您完成正向溝通。是親師、親子、師生溝通的好工具

4、 社交場景分析教練 https://reurl.cc/gYpjEQ

2025年9月8日

戴著面具的自閉人:一場卸下面具的邀請/讀《自閉者的面具,為何戴上,如何卸下》

作者戴文‧普萊斯,是一位社會心理學家,同時也是成人自閉症者與跨性別者。這樣的身份交織,讓他在《戴著面具的自閉人》裡,能夠寫下真實而細膩的生命故事,帶出許多獨特的觀點。

書中談到「蒙面」(masking)的現象。對很多自閉症、亞斯伯格,甚至 ADHD 的人來說,社會總是暗示他們:「你的特質是不正常的。」

於是他們開始學習表演,練習眼神交流、微笑、說話的語調,好讓自己看起來像「一般人」。

這些技巧雖然能暫時融入,但代價是長年的疲憊、孤單,甚至會慢慢遺忘自己原本的樣子。

普萊斯提醒我們:自閉症不是一種可以「治癒」的疾病,而是人存在的核心。面具或許能戴上,但也能慢慢卸下。真正的自由,不在於假裝成誰,而是被允許成為自己。

這本書不是停留在必須假裝NT (Neurotypical → 指「神經典型的人」),的痛苦,也帶來具體的實踐方法。

2025年9月6日

搞不懂適當的距離感,自閉症孩子的個人空間與距離感教學/《發展障礙完全自立手冊/商務篇》

 一、個人空間距離表(大致基準)

1、對象距離家人、親密的朋友、情侶 約 50cm~1m(伸手可及)
2、熟人、同學、同事 約 1~2m(伸手也碰不到

《發展障礙完全自立手冊/商務篇》


3、不認識或關係不好的人 約 2~4m
4、公共距離(演講、公開場合) 4m 以上

二、為什麼難以掌握距離感?

  • ASD特徵:對於情境和他人感受的變化不容易察覺。
  • 差異表現:有的人距離感過小,容易覺得對方「太近」或「太遠」都不舒服。
  • 結果:容易引發誤會,例如坐太近被懷疑有意圖,或退得太遠讓人覺得冷淡。
三、常見情境案例

自閉症和 ADHD 診斷人數急劇上升的原因是什麼?這是否意味著我們變得更「不正常」?《製造診斷的世代》

自閉症和 ADHD(注意力不足過動症)的診斷人數在過去幾十年急劇上升,但這不一定代表我們變得更「不正常」。主要原因包括:

1、疾病定義擴大(診斷蠕行):

自閉症:從早期肯納描述的「極端自閉孤僻」重症案例,逐漸演變為涵蓋更廣泛的「自閉症類群障礙」(ASD)。

DSM(精神疾病診斷與統計手冊)的多次修訂放寬了診斷標準,納入更多輕症、高智商、語言發展正常的人,並允許成人診斷。例如,DSM-5 取消了年齡限制,允許個案從小學會掩飾症狀的可能性,並將感官處理障礙納入特徵

ADHD:從早期的「兒童期過動反應」演變為「注意力不足過動症」,診斷年齡從青少年期擴展到任何年齡,並允許輕微症狀者獲得診斷。

2025年9月2日

明白學生是做不到,而非不願意做到/「達成目標不卡住」的青春實作課

重點是做不到,而非不願做到。不卡住策略的成功關鍵在於,明白學生是做不到,而非不願意做到的觀念。p.32

令人難過的是,有執行功能困難的學生,通常被貼上許多負面標籤(如:懶惰、漫不經心、固執難以變通),儘管這些困難實際上是源自於腦部的差異所造成。

如果我們能接受學生是不能,而非不願做到,我們所教導的不卡住技巧與策略,就能夠將不能轉換為功能。

關鍵的想法是,與其用故意或不順從來解釋學生的行為,不如聚焦於學生的神經多樣性,及其個別的長處與弱點。

學生行為對照表:表面 vs 背後原因

推薦閱讀

Related Posts Plugin for WordPress, Blogg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