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1月10日

ASD輕度的青年男女不同明顯的穿搭風格/每個亞斯不一樣

這十幾年來,經常有機會與成人亞斯聚會,有機會看到他們的穿搭,跟對質料的要求,所以寫這篇文。

除了常見的輕度ASD的格子襯衫+卡其褲工程師穿著,在宅男行不行( The Big Bang Theory)裡面的幾個主角的穿著也是常見且極具代表性。

拉傑·庫斯拉帕里Raj Koothrappali)拉傑(印度人)的造型展現溫柔內斂的特質。李奧納德·霍夫斯塔特Leonard Hofstadter)的服裝以「舒適實用」為主:T恤外套上拉鍊外套或休閒夾克,搭上帆布鞋,溫和不張揚。以上兩種造型是最常見的。


但我也見過除了上述的穿搭外,還有謝爾頓·庫珀Sheldon Cooper)「長袖內搭+短袖圖案T」「兩件式上衣」疊穿法,搭上卡其褲或西裝褲的標準穿搭。

三個同系所畢業,但現況差異很大的亞斯青年~/每個亞斯不一樣

三個唸同系所畢業,但現況差異很大的亞斯青年~/每個亞斯都不一樣

亞青A:
從小受到父母照顧,但在進職場以後,自己找工作,在私人室內設計公司工作。

因為常常覺得自己的設計比較好,所以在工作上要求雇主,照自己的設計去做, 也直接要求付錢的裝潢者要按照自己設計的「正確」的內容去做,消費者不樂意,雙方起衝突。

幾次衝突發生之後,亞青A離職換工作,又重複發生同樣的事情,三度換工作之後,跟父母也起了衝突,自此親子分居,亞青A到另一個縣市,特意不與家人聯絡。

2025年11月9日

同事叫我跟別人穿一樣,我想要學習就學老闆,就跟老闆穿一樣/每個亞斯不一樣

亞青A: 衣服是穿在身上就好,根本不需要分正反面

從自己會穿衣服開始,T恤和褲子經常前後面穿反的。但是如果是脫下的衣服褲子還有襪子,再重新穿上或第二天穿上,就是穿反面,我不把衣物拉回正面再穿。

大人以為我是不會分正反面,所以常常要求再重新穿一次。

後來我告訴他們:每次穿衣服,都是有一半的機率,穿到反面。為甚麼一定要穿正面呢?

亞青B:
我以前面試的時候,覺得穿太正式很不舒服,所以我就在裡面的衣服,穿一件比較輕鬆的T-shirt, 加上一件比較正式的外套當『戲服』,結果我被錄取了。

但後來我參加另一個面試,也不穿『戲服』了,只穿自己舒服的衣服,結果也被錄取了,如果穿的很輕鬆隨意舒適都可以被錄取,那麼以後上班,我穿衣服都可以隨意穿,不用管別人的眼光了。

亞青C: 如果上班穿的很正式,上班會很不舒服,所以我都穿平常穿的衣服, 公司派我出國 開會的時候 ,我都穿家居服搭飛機開會

2025年11月7日

自閉症和過動症的重疊特徵和差異/自閉者的面具,為何戴上,如何卸下/Devon Price文

自閉症和過動症會同時發生,並且有很多特徵重疊。

這兩種障礙都和一個人的「執行功能」(executive functioning)有關,也就是他們提前計畫,把大目標分解多個小步驟,合理安排任務順序,以及自我激勵完成任務的能力。

然而,即使我們在活動中苦苦掙扎,也有脈絡和文化背景可尋:在一個徹底的個人主義(rugged individualism)未能得到彰顯的世界裡,找鑰匙需要幫忙可能不是一種障礙。

自閉症和過動症患者都很容易因刺激而分心,但也容易過度關注自己眼中有趣的活動,全神貫注幾個小時而忘了上廁所或吃飯。

一般來說,自閉症患者往往認為,自己比過動症患者更能控制自己過度關注的事物。過動症患者更有可能形容無聊和刺激不足是一種痛苦,但有些自閉症患者則是真的享受靜止不動和安靜。這兩種神經類型都會漏診,而那些在小時候沒有被診斷出來的人,通常要戴著幾十年的面具,直到釐清自己的身分認同。

雖然專家並不認為過動症,會直接影響情緒處理和社交技巧的發展,但過動症患者最顯著的經驗是,拒絕敏感焦慮(rejection sensitive dysphoria, RSD),當接收到其他人負面(甚至是中性)的反饋,會感到強烈的恐慌和痛苦。因為過動症患者覺得被拒絕是如此可怕和痛苦,所以他們在社會上的行為可能像蒙面自閉症患者一樣節制和討好他人。

自閉症患者可能很難猜測其他人的感受,或是難以理解沒有明說的社會規範,但過動症患者也可能被指控為「忘我」,自己長篇大論卻沒有注意到別人並不感興趣

自閉症者的大腦發育和修剪似乎受到「干擾」/ 自閉者的面具,為何戴上,如何卸下/Devon Price文

自閉症患者的大腦有獨特的連結模式,不同於我們普遍在神經典型者大腦觀察到的連結模式。嬰兒出生時大腦通常高度連結;大部分人類發展過程是根據生活經驗和學習,慢慢修剪掉無益的連結,以便能更有效地回應環境的過程。

然而,研究人員發現在自閉症患者的大腦中,某些區域在整個生命週期中仍然保持高度連結,而其他區域可能(相對而言)連結不足。

很難總結這些連結模式,因為正如魏茨曼科學研究所( Weizmann Institute of Science)神經生物學家的發現所示,每位自閉症患者的大腦都表現出不同的連結模式。

我們的大腦線路實際上似乎比神經典型者的大腦線路更加多樣化,研究人員認為神經典型者的大腦具有一致的修剪模式。魏茨曼研究所的研究人員推測,這意味著自閉症患者的大腦會對我們的環境做出不同反應;人們則認為神經典型者的大腦很容易適應從外在世界接收到的感官和社會輸入,自閉症患者的大腦發育和修剪似乎受到「干擾」。

2025年11月6日

分齡分功能亞斯、自閉、過動、情障等隱性障礙殊教育需求成長團體(114/11/06更新)

目前涵蓋在幫助功能自閉與亞斯伯格 臉書 https://bit.ly/3bbp14E 之下,有幾個分齡的社團歡迎加入。加入社團之前,請您務必讀一下臉書加入社團的規則,看過別人的討論再發問之類的。並請尊重每個人的隱私。

花媽只是創社,每個社團都靠大家彼此的互助互信共同分享與維持。謝謝大家~~!! 另外,花媽卓惠珠,常常都有舉辦ASD實體相關活動 。您可以參考參加這些活動。

一、以性質分類社團

2025年11月5日

如何為拒學的孩子找家教, 啟動學習動機的三大策略

許多父母在為拒學孩子找家教時,會陷入「趕進度、補落後」的迷思。然而,對拒學的孩子而言,我們需要調整策略,將重點放在「重新啟動他對學習的動機」

以下我為國中拒學的兒子找家教,點燃學習火苗的「心」法

1. 重新找出學習動機:從「心」出發,連結興趣與學習

對拒學的孩子來說,「上課」本身可能就代表著壓力與挫敗。這時,如果家教老師只是一板一眼地教課本內容,往往適得其反。

A、發掘孩子的亮點: 先與孩子充分溝通,找出他真正感興趣的領域,或是他表現出色、獲得成就感的科目。哪怕只是電玩遊戲、運動戰術分析、或是對某個歷史事件的獨到見解,這些都是切入點。

B、從強項科目入手

推薦閱讀

Related Posts Plugin for WordPress, Blogger...